22岁,你在做什么?
答案有千万种——忙着写论文,忙着找工作,忙着谈恋爱……但对于中南大学的刘嘉忆来说,他22岁时,已经完成了从普通在校本科生到“最年轻正教授”的蜕变,撰写了一部真正的“传奇”。
传奇的起点,在于读大三的刘嘉忆凭借多年扎实的科研功底,成功破解了在数理逻辑学中沉寂了二十年、难倒众多数学家的问题——“西塔潘猜想”。也正因为如此,学校破格聘任只有22岁的刘嘉忆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他成为中国目前最年轻的正教授。
☆关键词 ☆1
猜想——任何目标都是我前进的动力
有人将“西塔潘猜想”的难度做了这样一个定义:如果说“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杯冠军,那么“西塔潘猜想”就是联赛冠军。这个在1995年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抛出的石子,从未被解密。直到某一天,还是学生的刘嘉忆在自学数理逻辑时第一次接触到西塔潘猜想,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给世界性的难题盖上了否定的印章,并通过《符号逻辑杂志》这一平台,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权威认可。
他坦言自己的成功并非速成,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在高中时,他就已经自学完成高等数学课程。他常怀感恩,侯振挺教授作为他的导师,其中各番辗转,识英雄重英雄的一幕幕努力都让他铭记在心。第一次在公开媒体上,他对恩师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对于今天的成绩,我最想感谢侯老师。”
☆关键词 ☆2
魔法——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
在那篇让他名噪一时的论文发表前,他还是普通的刘路,“刘嘉忆”不仅谐音于他的网名“6+1”,更承载着他对生活寄予的“美好回忆”。学术派的严肃冷静不影响他多面的课余生活。爱运动,爱摄影,爱国际象棋,简约而不简单,平凡却不平淡。
校运动会中400米和1000米的双料冠军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关注度,沉溺于图书馆和英文文献的他并不只有书呆子的逻辑思维,他不喜欢用固定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是他的日常装备。他认为想象力就是创造力,是突破一切瓶颈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 ☆3
“90后”——和应试教育打了个平手
1989年出生的他拥有类“90后”的特质,他所认定的概念里,90后是完全的中性词。“比较叛逆,有个性”,这是刘嘉忆总结的90后们身上的闪光点。而他自己,其实也是这两个形容词最好的代言人。身为应试教育的抵触者,他虽然没有一些校园叛逆者那种揭竿而起的猛劲儿,但也默默地规避着传统教育分数为重的模式。不按时交作业,不认真听课,按照自己的喜好,充满计划和梦想地生活学习着。在他看来,时间要花在真正喜欢的事情上才是值得的。被主流价值观排斥不足惜,“辛辛苦苦地忙活,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才真正的悲哀”。
在谈到如何看待“天才”这一评价时,刘嘉忆的回答是“这个只能由别人评说”。平淡中隐约的超脱却充满让人无法拒绝的王者气质。
看故事网更新了最新的故事:刘嘉忆:红遍网络的22岁正教授
更多故事文章请登录看看米:http://gs.m.cataluc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