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互不相识,但都来自城里,分别从朝阳市的水利综合服务公司和建筑公司下岗后,两人大胆地选择了走向农村,在这片更广阔的天地里,开创自己事业的第二春。
看着牛栏里20多头奶牛正在悠闲地散着步,“准农民”杨永权满脸笑容。他原来是朝阳市龙城区水利综合服务公司职工,四年前因单位效益不好下了岗。人到中年没了工作确实让他迷茫了好一阵。
就在他处在下岗的痛苦中时,听说朝阳县鼓励发展畜牧业,觉得朝阳这地方虽然十年九旱,但搞点儿饲养对老天爷的要求不高,经过一番研究后,他做出了当一次农民的决定。于是年届不惑之年的杨永权向银行贷了30多万元,在朝阳县东山村包了一个总面积为300亩的荒山,期限为50年。
包下了荒山,杨永权便开始忙活起来,盖牛棚,买奶牛,就连自己的一家老小都搬到了荒山上。经过两年起早贪黑的忙碌,他的牛棚已经初具规模,跟朝阳市乳制品企业建立的良好联系使他的牛奶也不愁销路。
杨永权养的每头牛的耳朵上都有几种不同颜色的标记,这是为奶牛建立的牛档案。这样可以在奶牛防疫、配种时做到科学控制。
谈到收益,实在的老杨算了一笔账:包山花了4万,盖牛栏也就几万块钱,买来21头奶牛,投资了20多万,加起来也就40万元左右。而一头奶牛一年最少都能看到5000元的效益,这样一年下来就是十几万。他还在这山上种了大枣、葡萄,挖了蓄水池,一旦到了盛果期那日子可就不只是小康了。
与杨永权的一帆风顺相比,在南林皋村扣大棚的蒋秀栋则还处于摸索阶段,他现在扣了13个大棚,启动资金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的,近两年怕赔钱还不敢整大。现在生产的蔬菜全部卖给朝阳市蔬菜批发市场。
虽然暂时挣到手中的钱还不多,但小蒋和已经养牛养出甜头的老杨一样都对自己现在选择的第二条路充满信心。
杨永权说:“虽然在朝阳市还有房子,但现在能在这个小山头上干点儿事业,我也不在乎自己是城里人还是农民了,21头牛不是我的目标,我这牛棚一共有120多米,养个百八十头牛不成问题。以前种地种不出粮食受穷,所以农村的人都往外跑,现在养牛一年能养出十几万,我甘愿当这个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