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看看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生活不是一场赛跑

编辑:看看米来源:www.m.cataluco.com点击:201评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以月起兴,以作者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根底,围绕中秋明月打开梦想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归入对宇宙人生的道理性寻找之中,反映了作者杂乱而又敌对的思维爱情,又体现出作者酷爱日子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力。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

外文名

The moon will have Prelude To Water Melody.

著作名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创造时代

北宋

文学体裁

宋词

分类

长调

作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著作别号

《水调歌头·中秋》

著作出处

《全宋词》

作者朝代

北宋

创造时刻

1076年

1著作原文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著作译文

3词牌格律

词牌阐明

格律对照

4创造布景

5著作鉴赏

文学赏析

名家评论

6作者简介

7词条图册

1著作原文修改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酣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彼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该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注释译文修改

词句注释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廷。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归去:回去,这儿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梦想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接受不了。胜:承担、接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戏弄,赏识。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富丽楼阁。绮户: 雕饰富丽的门窗。

⑿不该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惋惜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别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安全﹐尽管相隔千里,也能一起赏识这夸姣的月光。共:一起赏识。婵娟:原指夸姣的事物。本次指月亮。[1]

著作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酣醉,写了这首词,一起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分才开端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廷,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霄的冰冷。翩然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世?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惋惜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化,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安全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同享这夸姣的月光。

3词牌格律修改

词牌阐明

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2]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

格律对照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彼苍。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

不该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阐明: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加黑体字有韵脚地点。)[2]

4创造布景修改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酣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由于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集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别离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时,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所以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5著作鉴赏修改

文学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空旷的境界气氛,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傍边,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能够说是一首将天然和社会高度符合的感喟著作。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酣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喝酒,直到天亮,所以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考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今后,又曾表明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傍边的。每逢挫折失落之际,则老庄思维上升,借以协助自己解说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姑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然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位置。尽管当时“相貌加丰”,颇有一些奔放体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心里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峻体会的升华与总结。“酣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向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别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究竟属于非必须的道德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夸姣的神往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情豪宕、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昂首眺望中秋明月时,其思维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世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宕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兢兢业业,自具雅量高致。一开端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分开端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彼苍。”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相似的精、气、神灌输在里面。从创造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澎湃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徜徉山泽、阅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像六合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品。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世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造心思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气”(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力状态,故呵问彼苍,“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落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敌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激烈关注,又有希望重返汴京的杂乱心境,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衰退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造心思实是头绪暗通的。

苏轼把彼苍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宕的性情和不凡的气势。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彼苍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儿的口气比较舒缓,苏轼由所以想飞往月宫,所以口气更关注、更火急。“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来源、宇宙的来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奇妙,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许与神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许与神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分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梦想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想象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冰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公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神往天上又留恋人世的敌对心思非常含蓄地写了出来。这儿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便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或许是由于苏轼对明月非常神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维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日子情绪,又喜爱道教的摄生之术,所以常有出生登仙的主意。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能够和这首词相互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天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实际人世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满意、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梦想脱节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日子。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不时有相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但是,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计划,未及打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维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扶摇直上,天上的“琼楼玉宇”尽管富丽堂皇,夸姣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行久居。词人成心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世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世日子的酷爱。一起,这儿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能够体会到月亮的夸姣,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机,写出词人既留恋人世又神往天上的敌对心思。这种敌对能够更深刻地阐明词人留恋人世、酷爱日子的思维爱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胸怀与超远的志趣,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奔放的作风。

但苏轼究竟更酷爱人世的日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世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徜徉,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便是从这儿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才是根本之地点。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世,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能够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梦想上天写起,写到这儿又回到酷爱人世的爱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思转机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涛起伏。他终于从错觉回到实际,在出生与入世的敌对纠葛中,入世思维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世”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激烈。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世的离别,一起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儿既指自己思念弟弟的厚意,又能够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致难以入眠的全部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由于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分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成心与人尴尬,给人增加忧愁,无理的口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厚意,却又含蓄地表明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分,有亏损残损的时分,她也有她的惋惜,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完美无瑕的事。”这三句从人到月、古往今来做了高度的概括。从口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敌对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仍是为了着重对人事的达观,一起寄托对未来的希望。由于,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道理意味。

词的最终说:“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夸姣的样子,这儿指嫦娥,也便是代指明月。“共婵娟”便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世的离别是不免的,那么只需亲人长久健在,即便远隔千里也还能够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互相的心交流在一起。“希望人长久”,是要突破时刻的限制;“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互相别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碰头,却能以精力相通。“千里共婵娟”也能够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体现了作者处理时刻、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情绪,充沛显示出词人精力境界的丰富广博。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别的,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能够相互参看。希望人人年年安全,相隔千里也能同享着夸姣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体现了作者奔放的情绪和乐观的精力。苏轼便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著作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思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能够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全部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明的夸姣祝福。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颜色,是向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体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建瓴高屋,下片山穷水尽。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移风易俗,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开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涛层叠,返虚转实。最终虚实交织,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世”、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奔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夸姣愿望,极富道理与情面。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新鲜如画。最终以奔放情怀收束,是词情面怀的天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奔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奇特的永恒面前的错愕”神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彻底超然地对待天然界的变化开展,而是努力从天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日子含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冷清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向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含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便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宕而阔大,情怀乐观而奔放,对明月的神往之情,对人世的留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颜色,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名家评论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三:歌者袁绹,乃天宝之李龟年也。宣和间,供奉九重。尝为吾言:“东坡公昔与客游金山,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加江流澒涌,俄月色如画,遂共登金山山顶之妙高峰,命绹歌其水调歌头曰:‘明月何时有?把酒问彼苍。’歌罢,坡为起舞而顾问曰:‘此便是神仙矣!’吾谓:‘文章人物,诚千载一时,后世安所得乎?’”

宋胡寅《酒边集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脱节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而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污垢之外。

胡仔《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先君尝云:坡词“低绮户”,尝云“窥绮户”。二字既改,其词益佳。

胡仔《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元李冶《敬斋古今黈》卷八: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一时词手,多用此格。如鲁直云:“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蜺。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盖效东坡语也。近世闲闲老赵秉文亦云:“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清程洪、先著《词洁》:此词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

刘熙载《艺概》卷四:词以不犯本位为高。东坡满庭芳:“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语诚慷慨,究不若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尤觉空灵蕴藉。

郑文焯评《东坡乐府》: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湘绮王闿运诵此词,以为此“全”字韵,可当“三语掾”,自来未经人道。

王国维《人世词话》: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3]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中秋词。上片,因月而生天上之奇想;下片,因月而感人世之现实。笔底生花,不假雕琢,而浩荡之气,超绝尘凡。胡仲任谓中秋词,自此词一出,余词尽废,可见独步当时之概。起句,破空而来,奇崛反常,意图自太白“彼苍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化出。“不知”两句,承上意,更作疑问,既不知月几时有,故亦不知至今天上为何年也。“我欲”三句,盖因问之不得其解,乃有乘风归去之愿,“我欲”与“惟恐”相照应。“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就本意说固高深,就寓意说亦极蕴藉。“起舞”两句,仍承上来,落到眼前情事,言既不得乘风归去,惟有徜徉于月下。自首至此,一气奔放,诚觉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换头,实写月光照人无眠。以下愈转愈深,自成妙谛。“不该”两句,写月圆人不圆,颇有恼月之意。“人有”三句一转,言人月无常,从古皆然,又有替月分解之意。“希望”两句,更进一解,言人与月既然从古难全,惟有各自善保千金之躯,藉月盟心,长毋相忘。原意虽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出,然坡公加“希望”二字,则情更深,意更厚矣。[4]

6作者简介修改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闻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宕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理解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新鲜豪健,善用夸张比方,在艺术体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宕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代表著作有:《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5]

文章相关栏目
其他
文学常识

祝贺词大全

节日贺词 元旦 春节 除夕 元宵 情人节 圣诞 端午 妇女 光棍 感恩 母亲节 父亲节 中秋 重阳 国庆 庆典贺词 结婚贺词 生日贺词 开业贺词 乔迁贺词 升学贺词 对联贺词 英文贺词 其他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