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离婚威胁她的丈夫,她离婚了。
最近小西到处要“后悔药”,打消老公离婚的念头,但被问及这种想法是怎么来的,她委屈地说,“我提了好几次离婚。”
原来,小西和丈夫婚后经常吵架。要么是她老公没放下马桶圈,要么是用错了牙刷,导致三天小吵,五天大吵。每次吵架,小西都会用“离婚”作为结论。
一开始老公会主动道歉,买礼物哄她。来回几次后,老公觉得小西提离婚很伤人,对她说:“既然你这么想离婚,那我们分开一段时间吧。”
当天,老公住在办公室。露西很傻,她只是希望丈夫多关心她,而不是真的想离婚!
小西哭着问我怎么才能救老公。我说:“要拿回来不难,但你不妨趁这个时间想一想:为什么你那么爱谈离婚,却还没有真正决定离婚?”
小西说,“我就是觉得他不理解我,不关心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让我没有安全感。”
我建议小溪,如果你想挽回你的婚姻,不妨向你老公道歉。小西不服气:“明明是他要离婚,我却要道歉。为什么?”
我说:“因为提出离婚的是他,伤害感情的却是你。感情是需要双方经营的。你心里希望他在乎你,但你从来不表达出来。男人不是你的孩子,你得满足你的愿望。”
当孩子淘气的时候,父母会责怪他“不想再要你了”。成年女性以离婚来威胁伴侣,实质上是希望通过“不再要你”的惩罚来迫使对方满足自己的愿望。
这是一种控制,不是沟通。孩子离不开父母,很容易被控制,但伴侣随时可以离开。当女人抛出“分手威胁”或“离婚威胁”时,她的伴侣会想:“你用分手来威胁我,说明你并不真的爱我。”于是,深受打击,越来越冷漠。
越谈离婚,感情消失的越快,婚姻走下坡路走进死胡同,但也只是一瞬间的事。
把“离婚威胁”作为维系感情的手段无疑是盲目的,因为每一个“离婚威胁”的背后,都隐藏着这四个愿望:
为什么忍不住说“离婚”?
自我保护的欲望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尔一向雷厉风行,管理有方,但就是这样一个理性的女人,也一度厌倦了“第一夫人”的职位,在外人面前向奥巴马哭诉:如果你连任总统,我们就离婚。
自从成为总统后,奥巴马忽视了家庭,没有时间陪孩子。也许正因为如此,他妥协了,卸下了总裁的包袱,像个普通人一样去超市买东西,享受天伦之乐。
为什么同样是离婚威胁米歇尔就能成功改变丈夫?因为她的威胁不仅是针对她自己,也是针对她的家人和奥巴马的健康和幸福。但很多人的“离婚威胁”是出于自私的自我保护。
比如知道丈夫必须养家糊口,还威胁他“多陪陪自己”;明知丈夫身体不好,不能远行,还威胁他和自己一起去旅游;明知道缺点是人性的常态,她还威胁丈夫要成为更完美的人。
有一句英语谚语:人们被认为是自私的,不是因为他们追求自己的福利,而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他人的福利。当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另一半推开的时候,也就难怪为什么另一半真的离开了我们。
不安全感让人很难容忍配偶的缺点,因为小事情绪波动剧烈,要求丈夫像父亲一样爱自己,对外界的一切变化都很敏感.这就是没有安全感的女人用离婚来威胁伴侣的原因。
每个人对安全感的需求都不一样。有些人早年没有得到安全感,成长经历很坎坷,导致她对安全感的需求很强烈,需要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当丈夫行为失控时,她的反应会特别大。
因为不知道“控制”之外的安全方法,所以让我们焦虑。只有通过离婚的威胁,才能确认老公“永远不会离开我”,这样这段感情才是“安全的”。
我不想示弱。一个妹子跟我说:我怕示弱。我一直觉得在爱人面前风骚很丢人,因为对方会嘲笑我暴露的弱点。
这种行为往好里说叫“逞强”,往坏里说叫“自寻死路”。当我们示弱的时候,我们想到两件事:请看我的情绪;请保护我。示弱就是拒绝被人看到,拒绝被人保护,这让我们显得冷漠,强硬,不近人情。
所以,即使你心里想“请不要离开我”,你的话也变成了“我们会再离婚的”。
没有人能一直强大下去。不懂得示弱的关系,就像紧绷的橡皮筋,看似坚韧,实则易断。
心理控制源的心理学家范德科克认为,通过观看戏剧,创伤后遗症患者会有一种“场景重演”的感觉。与以往的经历不同,这一次他们可以“旁观”看到演员的不幸和问题,并控制自己,而不是被外力控制。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不再把自己的经历归咎于外界的不可抗力,而是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原因,从而激励我们做得更好。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还是执着于外在的控制视角,他们可以通过解决外在的不利因素让自己过得更好。
他们试图通过离婚的威胁来解决外界的不可抗力。其实这对于亲密关系来说除了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强迫伴侣成长之外,没有任何意义,自己也没有成长。
有比离婚威胁更好的办法吗?
离婚的威胁,归根结底
到底是不想离婚,却不懂得如何改善感情。产生这种矛盾情感时,不妨换种思路:承认自己“渴望从关系里逃离”,并思考这种逃离感的源头,是真的夫妻三观不合,还是自身的原因?
如果你意识到夫妻矛盾并没有那么大,“提离婚”更多是你单方面的冲动,想要有所改善,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法:
摆脱离婚威胁,从爱自己开始
当我们说出“我比较自我为中心”时,其实就是间接承认“不够爱自己”:因为认识自己的程度不够深入,接纳自己的力量不够强大,所以才无法认识和接纳他人。
所以,当你产生脱离这段关系的冲动时,不妨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充实自己上去,去旅行,学习冥想,练习瑜伽。
让你拥有足够的力量,去勇敢改变能改变的事情,平静接受改变不了的事情。
建立安全系统,减少负面情绪
克里斯多福.孟认为,“幻灭”是亲密关系必经一环。当我们试图把伴侣改造成梦中情人时,会发现梦想不可能百分百被满足,我们因此产生失望和愤恨,然后迁怒在伴侣身上。
由于被“梦中情人”束缚着,我们始终从幻想中寻求安全感,无法和真实的伴侣建立关系。这时,我们需要搭建更强大的安全系统,比如寻找值得信赖的朋友家人,找一份有成就感的工作,报考一门艺术。
强化安全系统,让我们意识到:现实并不可怕,反而比幻想更加美妙。这驱使我们有力量解决现实的问题,减少“梦想不能成真”的负面情绪,与有缺点的伴侣建立良好的关系。
学习非暴力沟通,提高复原力
离婚不是儿戏,冲动时必须提醒自己:说出口就是真离婚,不能后悔。即使能够接受失去伴侣的日子,为了不给未来后悔的机会,提出离婚时也尽量保持冷静理智,确定自己不是一时头脑发热。
如何冷静理智地沟通呢?
第一步是观察,了解并记住伴侣的行为,但不批评指点。即使伴侣问起,也只反馈行为本身;
第二步,表达感受,避免责怪。比如告诉伴侣“我有一个脱离关系的冲动,但我并不想离开你,这让我感到焦虑不安,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第三步,请求帮助。直接地告诉伴侣,你希望他为你做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如何的折磨着你,而你如何地无能为力;
第四步:用全身心倾听,并表达感激。伴侣的满腹牢骚听起来气人,但你要感谢他诚实地说出来,因为这说明你们在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最后,不要忘记瞻望新生活。你需要引导伴侣看到:当他踏出改变的第一步,你们的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妙,并且承诺你也会陪他一起改变。
老话说:婚姻是勇敢者的修行。只有对自己足够自信的人,才敢于包容和接纳夫妻关系里的各种问题,并且以解决问题为乐。
但我认为,婚姻恰恰是不够勇敢者的修行。正因为不够自信,才需要通过面对现实的夫妻关系,一步一个脚印地成熟起来。
有幸牵手到老,一起回顾曾经的拌嘴,是一种蜕变;无缘分道扬镳,依然留有情面和礼貌,也是一种蜕变。
愿你这一生,好好结婚,好好离婚。人生如意,婚姻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