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有幸到我国的西部做了一次旅游。
敦煌古城在今敦煌市城西的党河西侧,它曾是丝绸之路上的名城。公元前111年在此设郡,公元400年西凉国在此建都。
敦煌最有名的景点是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
在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长达一千多千米的河西走廊的西端,在三危山和鸣沙山之间,有一片丰美的绿洲和一个布满石窟的悬崖,这个圣地就是敦煌莫高窟。我们去参观莫高窟时,只看了约十个窟。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出于对珍贵文物保护的考虑,关闭了很多石窟。第96窟里的坐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室内佛,它由石胎泥塑法制成,是将大石头初步凿好后再在上面涂泥塑造。莫高窟的塑像中,除了四尊大佛是石胎泥塑外,其余的全部是木胎泥塑的。木胎泥塑法,是将树枝、稻草初步整成形后在外面涂泥制成的。
据唐代碑文记载,莫高窟始建于公元前336年,到唐朝武则天年代,已增加到一千余窟龛,以后经五代、宋、西夏、元不断重修、改造,现存石窟范围南北长约一千六百米,至今仍保存有从北魏到元代历时千年的各代洞窟492个,彩塑佛像2450座,壁画四万多平方米,被称为“壁画艺术的长城”。特别是婀娜多姿的“飞天”,在许多画面上都能找到她的倩影。有的手持莲花,有的合抱琵琶,身上的飘带在微风中飞舞,给人以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些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壁画艺术形象,广泛表现了劳动人民从事生产活动的各种场景以及各种类型的古代建筑和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习俗等内容,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技艺之高超,均为其他石窟所罕见,堪称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迹。
翻过莫高窟,就是沙漠奇迹——鸣沙山,山下就是沙漠中罕见的甘泉——月牙泉。凡至莫高窟参观者必爬上鸣沙山倾听“沙岭晴鸣”,并观赏那月牙形的澄澈清潭。
鸣沙山东西长达四十多千米,南北宽二十多千米,山峰陡峭,梁锐如刃。涉足而上,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别有一番情趣。若从山顶滑下,沙粒随人滑落,会发出隆隆响声,鸣沙山因此而得名。鸣沙山是敦煌盛景中最好玩儿的地方。人们把鸣沙山也叫做神沙山、沙角山。在沙山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细小的脚印,你猜这是怎么回事?我们逮住了它——原来是小蜥蜴。我同一只小蜥蜴互致问候之后,就各奔前程了。
另外,鸣沙山还有很多奇怪的现象:一是尽管白天游人满山,山顶岭坡“千疮百孔”,可是,一夜过去,又是波平如水,脊似刀削,一切如旧;二是不管风怎么狂,沙子怎样漫天遍野地飞,月牙泉却从来不会被埋掉盖住;三是晴朗的日子,风停沙静,有丝竹管弦似的声音……
很遗憾,在鸣沙山,我们没有听到沙响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第2篇 北京之行800字这次的北京之行真使我大开眼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悠久的文化,现代的繁荣与美丽的风景真叫人陶醉。一踏进中国的新机场就使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这么小的年纪踏进中国首都的新机场的。
我们第一个景点就是去参观与了解四合院和胡同的来源。途中,我才发现北京是多么热闹的地方。那天我们很早就回饭店休息,因为那是我在北京的第一个晚上。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到了育才小学上课。无论是书法还是剪纸,我都很感兴趣。因为我们学的都是令人骄傲的中国文化。我最喜欢两校举办的联欢会。那时,我结交了一个热爱音乐的朋友――佟萌。虽然我们的理想不同,但我们俩都有一个共同点――永不放弃,这使我们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接下来的几天才是我们真正了解中华文化的开始。那几天,我们到了紫禁城、天坛、万里长城、颐和园和天安门广场参观。这些都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壮观建筑物。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长城与颐和园。
颐和园优美的景色,值得观赏;它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学习。万里长城是非常伟大的建筑物,是劳动人民的血汗结晶,它背后许许多多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认识。在它某一个高峰,我看见了一望无际的大海以及浓密的树林。只见景色一个比一个美,一个比一个奇妙,这可不是处处可见的。我想,所谓“世外桃源”大概就是指这样的景色吧!
在王府井路上,可看到北京的繁华与热闹。那里售卖的东西应有尽有,价钱又合理,难怪会有这么多人来购物。那里的土产更是顶呱呱,尤其是食品类,叫人垂涎三尺。我最喜欢的就是那美味可口的大虾酥了。
这次到北京,确实让我觉得自己其实是多么渺小,自己的学问是多么浅薄,有如井底之蛙,什么都不知道。这也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我们身为华人不只要学好华文,也要对中国的文化有深一层的认识与了解。此外,我也领悟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这次的旅游让我对北京有了美好与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很希望能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时,回到这个伟大的首都,与千千万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齐声欢呼:北京,您好!
第3篇 岁月随想之感悟敦煌350字曾经繁华的都市在时光的高速转轮中湮没了痕迹,曾经华丽的宫殿在刀枪炮火铁蹄的交响中化作了一堆废墟。
车轮滚过了,留下了历史的沧桑;炮火响过了,留下了人们永远的伤痛;岁月流过了,给了我们无尽的思索与叹息。
历史是大明智的,但却给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为什么莫高窟会让王圆禄主持?为什么敦煌的秘密会被他个以大宝换小财,见钱眼开的人发现?当他把一箱箱经卷廉价卖给外国人的时候,当他高兴地摆着手目送他的客人的时候,殊不知,有多少双愤怒的眼睛在盯着他!多少个紧握的拳头在对着他!多少颗流血的心在诅咒他!大量的经卷被贱卖了,他却紧握着一迭银圆在窃笑。
中国文化的精髓,敦煌艺术的结晶,在马车一连串的叮当声中,流出了敦煌,流出了中国。
万千的愤怒像潮水一样要向他涌去,可是,他,一个卑微渺小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道士,一个背负着中华民族的罪人的骂名的人,我们又能说些什么?
历史,他是有意要戏弄中国啊!
第4篇 敦煌笑了500字远处,一列列马车驶向远方;近处,一声声驼铃逼近东方……这已经是几千年以前的事了,可是敦煌的眼泪却一直流到了现在。是该觉醒的时候了,让它笑吧!
今天,我们也同海子一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双手环抱大敦煌,让它也看看大海的浩大,看看蓝天的浩瀚,让纯净的海水洗去它多年所受的耻辱。海潮退去以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崭新的面孔。它笑了,看着一张张古老的壁画,它笑了。
今天,我们也同陶渊明一样怀良辰以孤往,或植仗而耘籽。张开双臂拥抱大敦煌,让它也看看大自然的无穷,感受自然的温暖,让清新的空气吸去它多年堆积的尘土。太阳下山以后,我们看见的是一个灿烂的笑容。它笑了,看着一箱箱珍贵的经文,它释怀地笑了。
今天,我们也同五环一样紧紧相连,伸出双手紧紧握住大敦煌,让它看看当代中国人的澎湃激情,看看当代中国的积极向上,也让大家看看敦煌的经久不衰,让岁月的狂风吹去它身上多年的疲惫。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以后,我们看见的是一张纯真的笑脸。它笑了,因为它再也看不见过去的伤痕,它看到了通往天堂的道路,它放声大笑。
远处,一阵阵掌声临近中国;近处,一声声喝彩走近敦煌……
敦煌笑得是那么灿烂,胜过一切美好的事物。它的笑,笑醒了沉睡了千年的睡莲;它的笑,笑直了弯腰多年的柳条;它的笑,笑开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它的笑,传遍了中华精神文明文化的宝库。
敦煌的笑声还将传入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全世界都听见它那爽朗的笑声,听听这久睡初醒的笑声是怎样地鼓舞人心,怎样地启迪国人。
第5篇 飞天的敦煌550字岁月沙尘淹没昔日辉煌,沙漠v洲截留奇迹寓言。
敦煌是奇迹的符号。茫茫沙漠,千年相继,鸣沙山上,四百洞窟,洞无论大小,墙无论宽窄,每一点空间,每一寸空隙,都填满了色彩,塞满了梦想。千佛洞里我看见了飞天。
飞天是自由的表达。笙乐声声,风情万种的乐姬应歌载舞,绚丽的色彩流露出摆脱束缚的喜悦,飘飞的衣袂吟唱着风的快乐。飞天的梦想,千百年无数的饿人神往追求的梦,这一刻当我们在飞天面前变得虚无缥缈完全融入画的色彩,画的境界时,得到了实现。身体的重量,凡世的牵扰,变成脚下的云,耳旁的风。不断的飞升,不断的消融,像冰化成水流淌在膜拜的天界,梦想的国度。
飞天是真实的表达,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那么创造飞天的丹青妙手必定是群拥有飞天之梦的自由而快乐的人吧?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答案是截然相反的!
这些丹青妙手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而半生坎坷,镣铐加身;这些绘画大师每天被逼不停的工作,而且是处于沙漠之中;这是群苦难的人们,是群失去自由与快乐的人们!但飞天让我们震撼!我们不禁疑惑这群人是如何创造了飞天。
不知道佛祖的真面却塑起大佛,是因为心的仁慈;不知道自由的快乐却绘出飞天,是因为心的自由。镣铐锁住了肉体却锁不住心灵。他们的心灵承载了他们在现实中的缺陷与渴望而更加自由,自由的飞舞于每个洞窟,每朵花,每个美丽的角落。
因此,飞天是奇迹的寓言,不仅仅因为绘画本身所蕴涵的价值,更因为它是心灵的自由之舞。
第6篇 敦煌的回忆800字是谁在黑暗中轻唱,是谁在洞窟中轻舞飞扬。当时光斑驳了城墙,当岁月苍老了希望,可我依旧还能听见你在月牙湖畔那一声声呼唤……
当李道士推倒了那尘封千年的石墙,我知道你的心也随之明亮,渴望飞翔,渴望再一次让世人对你膜拜瞻仰,用优美的舞姿在空中绽放光芒,再散落那满地欣喜的花瓣。然而你的确做到了,只是你那纯洁的心灵无法预料到人类的贪婪,你眼睁睁地看着贼人从你身旁掠走了伴你度过千年的经卷诗唱。那些曾经见证过你的灿烂辉煌,伴你一同在黑暗中起舞歌唱的友人就这样在你的注视中渐行渐远,而你却无能为力。于是你停下了舞蹈的脚步,我依稀看见乾闼婆与紧那罗的眼角闪着泪光。佛心垂首,黯淡了你的光彩。那一次次的神圣且妖艳虽依旧令人不敢亵渎,但却惆怅无限。
恍惚中,你陷入了回忆。你回到了西汉,回到了大唐。你看见无数的能工巧匠在为你轻点朱唇,披上轻盈的飘带。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定格,你陶醉了。那时的你好似一只蚕蛹,下一秒便会破茧而出。眼梢触过,这一次,你看见人潮攒动。你看见有人在你面前舞蹈,有波斯的热情也有印度的虔诚。但不管如何美丽妖艳却始终不及你的一次回眸,一次信手低眉。你看着众人在你面前歌唱欢乐,以香间神的身份骄傲地笑了。眉宇舒展开的那一刹那,你听见有许多人在不断地念着佛经,你的笑容凝固了。那声音是如此熟悉。有多少个日子,那佛经伴你一起走过。这一次,你看见众多僧人虔诚地跪在你面前梵唱。如此熟悉的画面,你终于禁不住落下了眼泪。
回过神,你发现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那泛黄残破的经文已经不在。你告诉自己即使没有了昔日的辉煌,你也要用你的魅力征服世人。你要所有人重新再看到你,臣服于你,对你顶礼膜拜,香间神的名义起誓。于是,你笑了。你再次扬起手中的飘带,在那你呆了千年的洞窟中起身,华丽地飞旋,舞蹈,然后散落一地的花瓣。
那盛开在残旧恒墙中的莲花为了你的舞蹈而再次笑颜……
第7篇 泣血的敦煌1500字提起王道士,人们无不咬牙切齿,心中暗骂这个败类,竟为了几枚银元就出卖了中国最灿烂的文化。没错,他是中国的罪人。可是,你可曾想过,他,王圆,仅仅是一个农民。
王道士,湖北麻城人,本名圆,家贫,受戒为道士,道号法真,远游新疆,行至莫高窟,然后发现秘室,敦煌文化的大门就此打开。
可王道士仅仅是一个农民。如果打开这扇门的人,是一个有学问的或是喜研究古文化的人,那么这对于他们无疑是一个大宝藏了。可打开它的偏偏是王道士。他,不懂艺术,壁画对于他来说还不如一堵白墙好看。
他,没有文化,信道教,那婀娜多姿的塑雕对于王道士来说是有悖伦常的;他大字不识一个,万卷经书对于他来说毫于用处。他可以随手拿几卷送给别人,可以把壁画刷成白墙,可以把那婀娜多姿的塑雕砸成碎石,抑或,当哪天煮饭没有柴了,他也可以随手抱一捆经书来当柴烧,反正有那么多。可是,他没有。他知道这些经书还是有点价值的,可以换来当地官绅的笑脸,可以得到几个铜子的小钱。
可是,中国那些文人学士知道这些经卷的价值啊!
甘肃学台叶昌炽知道经书流失后,只是“建议”藩台将此宝物运省妥藏,而藩台没有照做,因为“没有运费”。光绪三十年三日,甘肃布政司命汪宗翰将莫高窟里的经书,佛画就他封存,可汪氏没有照做,只是“责令”王道士妥加保管,不许外流,没有任何其他措施。
可就在这时,在中国官员一边花天酒地,一边说没钱作路费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惜一切代价赶来了,他们已经做好被打被杀的准备,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朝着这个刚刚打开的石窟赶来。这莫高窟的事连国外的人都知道了,在国内应该是人人皆知了吧!可是,有谁站出来保护这批中国灿烂的文化?没有。官府也没有派兵驻守,只有一个王道士。他,只是一个农民,他不会武功,只有一扇腐朽的木门,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
这能守的住吗?国外那些野心勃勃的人,连沙漠,海洋都没有拦住他们,他一个王道士、一扇木门、一把铜锁,挡得住吗?当然,王道士并没有阻止他们,他可能想:官府都不管,我一个农民瞎折腾啥呀!不给,他们抢,还不如卖给他们的好,还能捞些钱,减少损失,那就卖给你们吧!
就这样,王道士拿着几个银元,出卖了中国最灿烂的敦煌文化。
转眼又是几十年,王道士死了。之后就是八国联军侵华,八年抗战,十年动乱,敦煌石窟反复多次被人闯入大肆破坏。
如果那两尊唐塑没有被吉川小一郎买走的话,那么,今天留给我们的至多恐怕也只是几块碎石罢了。
如果那洋洋几万经卷、佛画没有被买走的话,恐怕早已化成灰,飞向四面八方了。
你不信么?
在那么混乱的年代,你敢说那几万经卷可以毫无损伤地保留下来吗?
你敢说,八国联军,日本鬼子,知道中国有这么一批大宝藏,会视而不见么?
王道士在中国不只一个,比王道士更“道”的人多不胜数,你敢说那些闯进莫高窟内大肆破坏的人中就没有比王道士更愚昧的人吗?
可是,庆幸的是,万卷经书早已不在,它们早已流向四面八方——它们并没有被人拿来当柴烧,这灿烂的敦煌文化并没有随]袅袅炊烟飘向天空,消失在茫茫天际,而是被运到了国外,当国宝似的供了起来。
他们仍在,敦煌文化没有消失!只是从一个国度迁到了另一个国度!我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眼泪不住地往外涌:
可悲呀!偌大的中国竟保护不了这几卷经书。
可喜呀!这些中国官员不忍拿几千两银子作运费的经卷,国画早就被别国买去,用铜墙铁壁护着当国宝一样供起来了!
哈哈哈哈……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太阳又一次升起,落下。这时我仿佛看见了,在敦煌的上空,有无数幽怨的灵魂在哭泣,泪洒敦煌。
第8篇 致敦煌200字我好恨
我没有早在一个世纪
把那座破园收归在我之下
把那个洞口封死
让中国的荣耀继续沉睡
我好恨
我不是一个小小的县长
没有在中国的骄傲流失时
倾家荡产筹出运费
让中国的文明继续传承
我好恨
我不是
我不是一个富有的探险者
穿越浩瀚的沙漠
把祖先给我们的遗赠
从道士手中拯救
沙漠的风沙依旧
只是盗运者的车辙不见了
中华的民众只是从战火中
解脱了
只有专家在默默垂泪
道士塔依旧竖立
藏经洞的风声
依然在述说那段残史
湖北省天门市岳口高级中学高一学生
第9篇 敦煌奇缘400字萧然是一名年轻的考古学家。最近他受到邀请,来到敦煌附近一座新发掘的洞窟考察研究。也不知为什么,萧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很久以前来过这里,可事实上他是第一次来到敦煌做考察。
这座洞窟和敦煌其他的洞窟一样,墙上全是姿态各异的飞天壁画。从这些飞天的衣着、姿势来看,出自唐朝工匠之手。萧然是个严谨的考古工作者,他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细致地观察了每一幅图画,当他看到第七十九幅画时,忽然愣住了。
这是一幅衣裙飘曳的女子飞天图。图上的女子容貌俊秀,身子漂浮在半空,彩带飞舞,怀里还抱着一张古筝,一双秋水般的眼睛里却蕴藏着无尽的哀怨。萧然愣愣地看着这幅壁画,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涌上心头。也不知过了多久,画中女子收起哀容,对着萧然展颜一笑。
萧然吓了一大跳,揉了揉眼睛再看,壁画竟然一块块地往下脱落,只一会儿工夫,墙上就什么都不剩了。听到声音,其他的考古人员纷纷赶了过来,他们听完萧然的诉说,没有一个人相信,反而嘲笑他太过紧张,才看花了眼,还说壁画脱落是很正常的风化现象。
第10篇 敦煌悲歌1000字千年的莫高窟,孤零零地伫立着。泠风卷着残叶围着它们,凄迷地在打着转。
是谁——让这流传了千年的谣歌,戛然而止?
是谁——让这铮铮古音挂上了永远的休止符呢?
王圆录——他,对莫高宝窟的所作所为;他,对莫高宝窟犯下的滔天罪行——失分了你那华丽的衣裳,使那最珍贵的文物瞬间失去了四分之一。
原先那伟大的文明竟在历史的隔阂里沉默,辉煌的悲歌竟会在沙漠里成为哑语无声的沉论。
先前那辉煌的国度到如今无人知晓的孤寞。
科举制选出的官僚都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的附庸。王国录,科举考试中的一只烂虫。沉论于升官发财中,最终做出了让任何华夏子女都为之纠心的事——以400两白银,挖空了敦煌的心,整整20辆大车啊!金钱的诱惑真的可以驱使炎黄子孙放下当初的初衷,买走他们的贪心啊……
他固然可恨,然而……奏响这悲歌的只有他一人吗?
美妙绝伦的舞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奇特的线条,风靡国际画坛;肃穆的千手观音,留给世界无数惊叹。可为何你的舞步中透着沉重,线条显得那般杂乱,慈悲中露出哀伤,眼里挤出些许的泪水?
一国之君不为国家大事而付出,却为楼兰佳人而欢心;商女怎不知国家的兴亡,只是她,爱莫能助。
快步陈后主的后尘误事的君臣们,昏天酒地的豪绅权贵们,你们只顾个人的享乐却不顾国家的安危,只为验证“只得你一人欢颜,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的”不真的事实吗?
为何亡国之声,会有重复的音调遮掩那真实的音色?
敦煌悲歌只是为莫高窟而奏响吗?丧钟每时每刻为谁鸣,为谁而哀……
当初力拔山而兮气盖世的豪情,如今早已荡然无存;西楚霸王——项羽,原先雄心壮志,想虎耽中原大地。可最中楚汉争霸的幕后一搏,使西楚霸王挥剑长叹,虞兮虞兮奈若何……
面对乌江滔滔江水,留给江东父老的却是永远的叹息。
青山依旧,青山依旧在啊!
自古以来,胜者为王候,败者为贼寇。
那芬芳的笑靥,歆羡的目光中又有几份真诚,几点险恶呢?
“吾萧萧其修远兮,吾将一去不复返”如今早已被那白花花的东西所替换。
射开红尘,射开哗杂的伯牙,席地而坐,两手随意一划,青山拥抚着,潺潺的流水已开始清澈地舔舐耳膜。宁静淡泊,儒雅至极。可钟子期一死,两两知音难再相寻觅,伯牙断弦。千古名曲还会在耳畔中响起,可是,谁又能诠释“知音”二字呢?
寒雨萧萧,冷雨凄凄,纤纤秦手。历史的悲歌还在继续,丧钟的敲响一阵又一阵。
深思之后,留给我们的真谛便是:是谁抒写了这段千古遗憾,丧钟是为谁而奏响,悲歌究竟是为了谁而撰写的……
广东深圳南山区北师大初中初一:田涛
第11篇 知之·行之·思之1500字知之·行之·思之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点评】
点评人:胡家俊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
高考评卷在内容方面以“切题”为第一考察点,本文围绕“常识”这一主题词作文,对“常识”的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作者从“易有三训”开始,导引出“常识”的三种境界。然后从如何应用“常识”的三种境界,分别论述对于“常识”,要知之,要行之,要思之,层层深入。相对于众多考生对于“常识”的平面理解,该考生的理解深刻程度是要高人一筹的。
在表达方面,本文论证技巧运用娴熟,把丰富的材料信手拈来,运用到文章中去,论据的使用精而恰当。全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互相照应,浑然一体。文章语言流畅,且略带古典气息。说这是一篇有一定文化含量的高考作文,实为不过。
当然,本文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运用古语时,记得不够准确。例如:“老子曰:‘大象若希’”应为“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希形。”还有“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原文来自《大学》,应为:“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考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致记得古籍的意思,尽管引用还不够准确,但瑕不掩瑜,作者的阅读视野、文化底蕴还是值得肯定,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