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21世纪的某年某月某日,一位科学家终于发明了一台能穿越时空的可视电话机,一位王勃的崇拜者有幸成为第一个试用者。电话接通了……以下为一位记者的复述记录)
“您好!请问是王勃先生吗?”
“在下正是,敢问你是?”
“我是一个未来人,想通过穿越时空来了解您。您的作品《滕王阁序》千古流传,另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更是脍炙人口,您能先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当时是如何写下《滕王阁序》这作品的吗?”
“可以。唉!说来话长:其实当时我正要去看望我的父亲,路过南昌时,赶上都督阎伯屿成功新修滕王阁,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于是我便前往拜见,热情的阎都督便请我参加宴会。阎都督这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我当时是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竟不知推辞,反而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也没有注意阎都督已经不高兴了。”
“那么当你在创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写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其实自己也不太清楚,因为朋友无论相隔多远都想在一起,那时我的心中满是对朋友的不舍和勉励,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
“有人说你这是一种自我安慰,是这样的吗?”
“我想不是的。当时我只是十分自然地表达送朋友惜别的情感,并没有想到自己。”
“那么你对朋友、知己的看法是?”
“只要是互相了解,有着真挚友谊的人,即使相隔再远也能做到像就在身旁那样倍感亲切。”
“谢谢你!那么对于别人称你、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又有什么看法呢?”
“我……”
(由于信号的不稳定,通信被迫终止,但似乎所有人都觉得很满意。那位幸运的试用者在事后说:“只要是互相了解,有着真挚友谊的人,即使相隔再远也能做到像就在身旁那样倍感亲切。我相信这样的友谊无处不在,而且我坚信有这种友谊的世界将会永远美好!”——《新世纪科学报》)
第2篇 月下畅饮与怀弟900字中秋夜晚,皎洁的明月从一朵云层中渐渐露出,银色的光芒洒遍了大地:湖面波光粼粼,树影笔直沉重。天上的点点星辰闪闪烁烁,似在陪伴这圆月,又似在人间活动的人们增添一点光芒。飒爽的秋风微微吹动着,吹到了一位大诗人的屋子里,那位诗人,就是苏轼。
“衔觞赋诗”实在是一代文人的志趣。在月亮下,苏轼独自酌着一杯又一杯清酒,为着中秋佳节而快乐的畅饮,把心中的苦闷与压抑都连同酒水喝了下去。抬头仰望,却不经意望见那隐人思绪的月亮,周围的云朵似乎对它敬而远之,留个耀眼的位置给她,悬挂在空中的她却独领风骚。皎洁明亮的他,打破了天空的漆黑。
苏轼端着酒杯,似乎要对着青天轻轻叩问,明月什么时候又来探访人间了?当然,人间的中秋佳节没了她,又怎会是完美而惬意的节日?天外有天,那天上那神仙的宫殿里,又是一个怎么样的节日,会是什么年代呢?那个月亮像个巫婆,给了苏轼无穷的想象,让他进入了神仙的境界。他想乘着风儿远去,一直随着风飘到天上去,去看看仙界风光,看看今生未曾看过的异景,又看那个用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但唯恐那月宫经受不住凄清的寒意吧。诗人已深深进入了沉思,在神仙境界中漫游,浮想联翩。和月亮跳着舞,那跃动的身影随人,仿佛乘云驾雾,已置身天上……
夜深了,月亮爬过屋檐上空,月影更加明亮,四周已一片沉寂,即使有那蟋蟀的鸣叫,但也阻止不了人们的甜梦,但唯独那诗人在床上辗转反侧。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照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那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此时,苏轼又只能独自在露台望月,饮尽着那份孤独。想起那远去的弟弟,已六年未曾相见。想起那一日,他们泪眼汪汪地言相别。别离的孤独与寂寞,已化成一杯酒,吞在心中,难以化愁啊……
天上的圆月,为何常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啊!
望明月,静思考。原来,中秋过后,月儿不再团圆,而是渐渐的削减身影。月儿不承认,她会永远团圆;鱼儿不承认,它所游的江河永远笔直;人也应承认,生活充满了悲欢离合。诗人已渐渐消愁,清醒在人生的常理中。也许,遥远的那一边,兄弟也正与诗人共赏同一轮圆月,两心相照,明月共赏,原来也是个美好境界啊!
飒爽的秋风微微吹动诗人的衣襟,诗人顿时诗意大起,便写下千古名诗——《水调歌头》。
高要市第一中学初二:黄意健
第3篇 王勃100字梦中的思念
隔着千年的岁月
跨越时空的眷恋
饱含相思的热泪
唐初的诗杰啊
你的傲气震撼大江南北
孤傲的才子哟
你的才华倾倒东方古国
落霞中那高傲的孤鹜
此刻已是直冲云霄
流光溢彩的滕王阁呵
此时弥漫着升浮的烟云
命运多舛的我
带着满腔的热血
追寻你无定的影踪
一世也不回头
第4篇 谈谈姑息与纵容800字“渤海2号”翻沉了,它的沉没给世人敲响了警钟:切勿姑息纵容。
勘探局某些领导“交学费”的论调的确让人心惊,千百万国家财产的损失且不说,72条人命啊!这“学费”上可沾满了鲜血!那些领导既不引咎自责,也不接受教训,固然罪不可赦,然而他们的上级领导就没有一点责任吗?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作为上级领导对其姑息、纵容也是导致不断升级有重要原因,上级领导的严重失职也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味地姑息纵容必将酿成大错,只有严格遵守法律制度,才能消除后患。我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操练女兵,有一妃子自恃得宠于齐王,在军中屡屡犯纪,可她哪里想到孙武严于律令,把她给斩了。此后,其他妃子宫女们再也不敢违反军纪了。不用说,这样做是要冒风险的,但是孙武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没有因为怕得罪齐王而放妃子一马,而是当机立断--斩!他有如此气魄,堪称当代“官”们的典范。
孙武冒死斩妃,千百年来传为佳话。三国孔明放下友情,挥泪斩马谡也同样脍炙人口。马谡才智过人,与孔明私交甚好,在军中位高权重。而当他犯下违反军令,导致军纪不严,军威从此不振,恐怕巴蜀之地早早就被划入魏国的版图之中了。
斗转星移,几千年过去了。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如今我们的执法领导与古人相比,又如何呢?
“渤海2号”事件让我痛心疾首,但是当今对一批大案的处理则令我欣慰。国人皆知的成克杰,由于收入受巨额贿赂,罪行特别严重,情节极其恶劣,尽管他身为副委员长,尽管他曾为人民工作多年,党和政府并没有因为他过去有功而姑息纵容她,让他以“交学?quot;来逃脱责任,而是严格执法,摘走了他的乌纱帽,也摘走了他腐败的脑袋。
从十几年前”渤海2号“事件的某些领导,一句话就可逃脱责任,轻轻松松地”交学费“,到如今对违法犯纪者依法惩处,当杀则杀,该关就关--无论你职位多高、资格多老,可以看出,我国法制已日益健全,社会主义制度也日趋完善。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有法可依了并未说明我们就可高枕无忧了,还必须要有执法必严的精神在腰后撑着,只有这样,社会主义这座大厦才会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