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仗义疏财,忠肝义胆”,“梁山呼保义,郓城宋公明”,这一切的声音,都在共同呼喊着一个名字―――宋江。一个父兄眼中“孝字为先”的孝子,一个朝廷眼中“水泊草寇”的顽劣之徒,一个由“忠”和“义”交织而成的历史碑文。
施耐庵笔下的宋江是《水浒》中矛盾的中心,在报效朝廷和建设梁山中,在尽孝道和上梁山中,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但最核心的是他在“忠君”与“仁义”间的选择。
宋江是“仁义”的,“及时雨”的称谓非他人能及,“救晁盖”、“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这一幕幕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生死之交一碗酒”是他的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这一切,都树立了他在一百零八将中的地位,位列天罡,执掌地煞,何等的荣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何等的畅快;劫富济贫,攻城略地,何等的威风。
但这恰恰是施耐庵为宋江吹响挽歌前的空响,宋江毕竟还是一个郓城小吏,在他的骨子里,透着的是对大宋王朝忠贞报国的志向。“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宋江留在望江楼的诗,看似轻视朝廷,实为他因报国无门而空自叹息。不论是晁盖打曾头市后的私见宿太尉,还是水淹高太尉后的盛情款待,亦或是晁盖死后,替换“聚义厅”为“忠义堂”大匾,处处透着他对朝廷招安的渴望。然而他却忘了,在腐朽的赵宋王朝里,哪有他一个郓城小吏的生存空间。可悲呀,可叹!可怜梁山一百单八将盛极一时,最后却落得死散凋零。
纵然面对这些,宋江在忠与义之中放下了曾经紧握的刀枪,在忠与义中作出了最后的选择,对于宋朝的毒酒,他一饮而尽,想以死“表明忠义”,更令人惋叹的是,为防止李逵再反朝廷,也让他服毒酒随他而去。留下的只有“茫茫乾坤方圆几何,成大任,重大义,男儿本色……”的悲歌。
宋江在施耐庵的笔下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在忠与义的交织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只能淹没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在“忠君”与“仁义”之中,他选择了忠君,选择了一条看似美丽却永无出头之日的道路。他走了,或许他依然会笑对朝廷,依然毫无怨恨,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感慨。
如果可以重来,我愿看到那个真正“笑黄巢”的宋江,那个水泊里“替天行道”的宋江。听,他又唱起了那首歌,在芦苇水道中飘得很远,很远:“生死至交一碗酒……”
第2篇 忠义的魂900字花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终于陆陆续续读完了《水浒》。《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读罢全书,伴着缀满遗憾的结局,却总使人神思涌动,心潮澎湃,在取舍之间镌刻下“忠、义”,透散着人性的光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晁天王去世,黑旋风冲动之下,违背军令去杀史文公,犯下死罪,却又毫无反抗,只问一声“哥哥当真要砍铁牛?”,这还是忠。“忠”字底下是一个“心”字,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些人心中的诚挚!
而,我们呢?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可以解释为义气:为了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也可以解释为舍生取义: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为正义而牺牲,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心存大义:鲁智深为金氏父女报不平,拳打镇关西是义;武二郎为施恩出恶气,醉打蒋门神是义;李逵为替晁天王报仇,冒死去杀史文公是义;宋公明为杨雄、石秀二人,举寨攻打祝家庄也是义!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甚至很多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宁可牺牲自己而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也相信有一部分人能做到一个“义”字,但是,能与坐在“忠义堂”上的那些忠、义双全的人想并头的人,或许,还很少吧……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三十六颗天罡星,七十二颗地煞星——一百零八个忠字,一百零八个义字,一百零八具灵魂带给人一百零八次感动与沉思,然后陷入深深的回想,夹杂些许自省与惭愧……耳边环绕着的却始终是那“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啊——”的动人旋律……
第3篇 忠与义的交织1000字“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仗义疏财,忠肝义胆”,“梁山呼保义,郓城宋公明”,这一切的声音,都在共同呼喊着一个名字———宋江。一个父兄眼中“孝字为先”的孝子,一个朝廷眼中“水泊草寇”的顽劣之徒,一个由“忠”和“义”交织而成的历史碑文。
施耐庵笔下的宋江是《水浒》中矛盾的中心,在报效朝廷和建设梁山中,在尽孝道和上梁山中,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但最核心的是他在“忠君”与“仁义”间的选择。
宋江是“仁义”的,“及时雨”的称谓非他人能及,“救晁盖”、“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这一幕幕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生死之交一碗酒”是他的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这一切,都树立了他在一百零八将中的地位,位列天罡,执掌地煞,何等的荣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何等的畅快;劫富济贫,攻城略地,何等的威风。
但这恰恰是施耐庵为宋江吹响挽歌前的空响,宋江毕竟还是一个郓城小吏,在他的骨子里,透着的是对大宋王朝忠贞报国的志向。“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宋江留在望江楼的诗,看似轻视朝廷,实为他因报国无门而空自叹息。不论是晁盖打曾头市后的私见宿太尉,还是水淹高太尉后的盛情款待,亦或是晁盖死后,替换“聚义厅”为“忠义堂”大匾,处处透着他对朝廷招安的渴望。然而他却忘了,在腐朽的赵宋王朝里,哪有他一个郓城小吏的生存空间。可悲呀,可叹!可怜梁山一百单八将盛极一时,最后却落得死散凋零。
纵然面对这些,宋江在忠与义之中放下了曾经紧握的刀枪,在忠与义中作出了最后的选择,对于宋朝的毒酒,他一饮而尽,想以死“表明忠义”,更令人惋叹的是,为防止李逵再反朝廷,也让他服毒酒随他而去。留下的只有“茫茫乾坤方圆几何,成大任,重大义,男儿本色……”的悲歌。
宋江在施耐庵的笔下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在忠与义的交织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只能淹没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在“忠君”与“仁义”之中,他选择了忠君,选择了一条看似美丽却永无出头之日的道路。他走了,或许他依然会笑对朝廷,依然毫无怨恨,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感慨。
如果可以重来,我愿看到那个真正“笑黄巢”的宋江,那个水泊里“替天行道”的宋江。听,他又唱起了那首歌,在芦苇水道中飘得很远,很远:“生死至交一碗酒……”!
第4篇 忠魂祭1200字天空灰蒙蒙的一片,仿佛乌云压顶,向远处眺望,天地间连在一起。狂风怒号,吹的树枝沙沙做响,如泣如涑。黑色的瓦,橙黄色的亭身是那么的突兀。
站在亭中,我好似与这天地融为一体,从古至今一直耸立在这里。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母亲在世时,在我背上刻下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就象一座大山般压在我的背上,压在我的心头,又好象是我坚持不懈,为国家忠心耿耿的源泉。想起两年前天子与金人议和,我申言道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但天子听信谗言议最终议和成功。那时侯我的心仿佛被啮噬一般,我好象看到了百姓在胡虏的铁蹄下苟延残喘,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到那一天得到来,带着岳家军去踏破贺兰山缺,那时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让百姓回到中原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不出所料,金兀术撕毁和约倾巢进攻,我知道收复河山的时候到了,忠军报国的日子来了。
我金戈铁马亲率将士们在堰城大破金兵,乘胜进军朱仙镇,我和将士们都热血沸腾,狠不得一步跨到金国老巢将金兀术斩杀,迎二圣回朝洗刷靖康之耻。我兴奋的对将士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向北远眺我看到了太阳金黄色的光芒逐渐笼罩大地。
在着最辉煌的时刻,天子竟然连下一十二道金令,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急令我措置班师”。我看着这金光闪闪的金令已经泪流满面,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发出退军命令的,我成了行尸走肉一般,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虽然知道这是权臣弄事。好不容易出来的曙光,瞬间又乌云密布,我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我不知不觉跪倒在地上,已经泪流满襟……
金兀术整军重回开封,并以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父老乡亲拦道痛哭,得来不易的北定中原日毁于一旦。看到这些想起那些权臣们见利忘义,甚至于敌人狼狈为奸我不觉心中痛恨万分,只为一己私欲至朝廷于不顾,至百姓于不顾,我虽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但天子理解吗?他们理解吗?我地用心良苦。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回忆起这些,我眼中流露出哀伤,想起母亲的愿望,百姓的希望我仰天长啸,我好恨狠我不能拔剑杀敌却要身险在这政治的旋涡中。
我回到临安,我的兵权被夺,我知道了我的结局,我也知道了大宋的结局,但我不甘心,因为我没有失败,我还没有为百姓北定中原,我还没有完成我一生的信条!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路!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十月,秋风萧瑟。
风波亭中,我遥望着天地,部将诬告我叛乱而被捕,虽然经过着几个月的审讯,知道了结局,已经看透了生死。但朝廷给我按的罪命竟然是叛乱,我看着‘精忠报国’四个字,让我看到了,让我看到了我的心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天下,我的心天日昭昭,天日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