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永远是“没有”
陈恩桃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东湖镇楼台村,那里田少土多,常年缺水,日子很艰难。父亲决定外出打工。母亲身体单薄,一人在家苦撑。他从小深知家境的窘迫,生活很节俭。高中住校期间,每天记录生活开销:“2月12日:早餐1元,午餐1元,晚餐2元,共4元;……2月19日:早餐0.7元,午餐1.5元,晚餐1.5元,共3.7元……”靠着每月不到130元的生活费,陈恩桃圆满完成了学业,而他记账的习惯也从那时开始保留至今。
2002年高中毕业,母亲想让他报考师范院校,他坚决不同意,执意报考上海交大,因为那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学府,他要在那里读书,将来成就一番事业。他考了625分,与交大正式录取线631分仅差6分。省招办多次向他征求调配意见,其中不乏知名学府,他不肯,回校插班继续复读。2003年,他以富顺二中前5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植物与科学技术专业。
2003年,陈恩桃成为全镇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人。可是第一年学费就要7495元。接到通知书的那天,陈恩桃的妈妈拉着他到镇上,到县里,四处奔走借钱,十多天只借到6000元。到了上海交大后,由于申请到了国家助学贷款,他才把学费交上。陈恩桃把这6000元存入银行,下决心不到走投无路时绝不再动一分钱。那一刻,陈恩桃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身上只剩65元钱怎么生活?就算顿顿吃方便面也不够啊。连续几天他靠吃馒头度日,可钱依然像指缝里的沙子一样流失了。“再这样下去会弹尽粮绝的。不行,要挣钱养活自己!”陈恩桃对自己说。他鼓起勇气,找到了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涨红着脸说:“我想找一份课余工作……”领导友善地拍拍他的肩说:“好的,我来想办法。”
星期天早晨4点,楼道里还很寂静,依稀听得见宿舍里传出同学们香甜的呼吸声。陈恩桃拿起扫帚从最上层的楼道开始,认真地清扫着楼梯。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每月100元的收入虽不多,却是他自食其力的开始,他很知足。扫到二层时,只见同寝室的一名同学正揉着惺忪的睡眼吃惊地看着他。陈恩桃不好意思地冲对方笑笑说:“挣点钱,自食其力。”同学坦然地说:“行,哥们,有志气。干不过来说一声,我帮你!”同学的话温暖了他。
接下来的几天里,陈恩桃又在学院图书馆找到一份管理员的工作,收入是每月200元。这让他欣喜,两份收入加一起是300元,吃饭没问题了。可300元要到下个月才能领到,这个月还有15天怎么过?
身无分文的陈恩桃犹豫了许久,从床下的背包里拿出银行卡准备取点钱,暂度难关。走到校门口时他改变了主意,想找个短工做。一位中年妇女恰巧迎上前来:“这位同学,我想请一个数学好的学生做家教,能帮我介绍吗?我就相信交大的学生。”陈恩桃高兴极了,这是碰上的挣钱机会。“我可以教的。我数学功底很好,阿姨你相信我吧!”一脸朴实的陈恩桃向对方做了自我介绍。在出示了学生证后,他随着妇女来到了她的家,开始教课。中午时,学生家长拿出50元钱递给陈恩桃:“以后每个星期天你都过来教孩子吧,价钱按每小时15元好吗?”陈恩桃点点头:“行,阿姨,你放心,我会尽力的。”
吃饭问题解决了,更让陈恩桃兴奋的是,做家教打开了另一扇自食其力的大门。到第二个月底时,他有了6份家教收入,加上在校园里打工挣的钱,差不多能挣到600元了。按最低标准计算,每个月只需要400元就能在学院的食堂吃饱,还可剩余近200元。
年迈的父亲每次打长途必问三句话:“身体好吗?学习好吗?有什么困难没?”陈恩桃的回答也很程式化:前两个“还可以”,第三个么,永远是“没有”。
疯狂的10份工作
打10份工,是陈恩桃大一第二学期的疯狂经历。
那段时间的周末,他早上5点半起床,先清扫宿舍三个楼面,然后坐闵莘线到莘庄地铁站,坐地铁到人民广场,转乘一路公交车到南浦大桥附近,才终于到了做家教的地方,路上要花至少2个小时。上午8点到10点开始第一份家教,辅导一名高三学生英语。10点到10点半,赶往另一个家教点;接着,又是两小时的辅导课。为了节省路上的时间,陈恩桃找的家教一般在一个区有两份。
中午12点,他还要赶到虹桥开发区做第三份家教。中午的时间就全用在911路公交车上。下午做完第四份家教后,已经是晚上6点多,回到学校已是晚上近9点了。晚上回到宿舍后,还要在宿舍值班室值班,每晚值班到深夜。第二天,又是另外4份家教。
陈恩桃的一日三餐都是在公交车上吃的,一个面包,一瓶水。困极了,在转车做家教的路上,坐在公交车上就能睡着。平时要上课,做家教都是利用周六和周日的时间。
暑假的时候,他还做学校的巡逻员。每天骑着自行车在烈日下巡逻校园至少6小时,维护校园安全。台风“麦莎”登陆时,陈恩桃正好轮到晚上值班,校园里没有什么人,陈恩桃和另外两个学生冒着风雨巡逻,不能顶着风走,只好沿着大楼墙壁走,浑身湿透直打哆嗦。为了赚下个学年的学费,他还给一家公司做网页,还为学校的一本关于西部支教的公益读本写稿子。那段时间他忙得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2004年的大年夜,陈恩桃还在做家教。回老家坐火车得40个小时,走5个小时的高速公路,再转2个小时的长途客车,为了省钱省时间,他一连几年都没回家过年。
那段疯狂的打工时间,陈恩桃每月收入3000多元,自己的生活费已不成问题,他还要负担读高中的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并开始存钱打算还助学贷款。
陈恩桃并不是什么挣钱就打什么工,他要打有用的工。大一时主要做家教、宿舍清洁工和宿舍值班员。大二时,他发现有的工作能挣钱,但对自己今后踏入社会没有帮助。他开始找一些学校事务性的工作:大学生事务中心助学部、校工会助管、校网站维护、学院办公室值班。这些工作需要笔试和面试,能学到新东西,也不耽误挣钱。大三开始做义务性的工作。他最喜欢的是在社团助学部的工作,比较系统化,接触的人多,管理也相对完善,大家伙在一起,有温暖团结的大家庭感觉。
用感恩的心回馈社会
生活的穷困并没有让陈恩桃感觉到苦难,他反而觉得自己很幸运。家乡有1万多的孩子,却只有200多个进入重点中学学习,200个当中只有三四个能走出县城上大学,更别说是名牌大学。陈恩桃因为有了助学贷款的帮助,才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如今能够自食其力了,他想要回报社会。
大一下半学期,湖北罗田县一名失学儿童的遭遇震撼了他。这个比自己还艰难的农村孩子,父母疾病缠身,又遭遇突如其来的灾祸……陈恩桃忆起了小时候母亲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他退学的往事……他赶回宿舍,从床头的工具书里拿出一张百元钞票,流着泪送到募捐组织者手中。第二天,他找到团委领导,每学期为孩子交学费。这是他资助的第一个贫困孩子。
大二时,陈恩桃获得国家二等奖学金。这是国家专门授予品学兼优、家庭生活困难的大学生的奖学金,奖金为4000元人民币,并可减免当年学费。
学院的海报墙上贴着一则消息: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纳林希里镇,穷困的牧民在前一年冬天遭遇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暴风雪……陈恩桃坐不住了,他决定:延迟两年还贷款,资助灾区的两名失学孩子。他给两个孩子寄去了450元钱,嘱咐他们先把学费交上,再困难也不能不读书。
接着,又有两位来自安徽宿松失学儿童的名字记录在陈恩桃资助的名单上。至此,陈恩桃依靠打工所得共承担了5名失学儿童的学杂费。陈恩桃在已有6份家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份。他每天的时间表都排得满满的。他太累了,常常在中午吃饭时,饭吃到一半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他的举动引来了小部分人的讥讽:“傻瓜!自己穷得要扫楼梯赚钱,还资助别人……”但更多的人被他感动了。校园BBS论坛上出现了“傻瓜”陈恩桃的名字,而另一个称谓也同期出现在论坛上:“校园打工王子”!
陈恩桃做出了回应,在论坛上发帖:《我的路———走出贫困的魔咒》和《我为什么资助别人》。回忆了小时候的苦难经历,他回忆了助学贷款给自己带来的希望……帖子赢得了校园论坛上最高的关注。
在陈恩桃的倡议下,二百余名受过各种资助的贫困大学生组建了 “思源社”,他担任社长。社员们进入上海社区、慈善超市做义工,开展募捐和科普健康讲座,并开设了老年英语班、插花班、义务家教班,回馈社会对他们的关爱。陈恩桃不但为自己,更为许多同样贫困背景和打工经历的大学生做“猎头”。
陈恩桃希望得到更多关注的,不是“打工王子”的美誉,而是用自己的“抛砖引玉”,带出千万个联系社会、关注贫困的有志学子来。感恩的心是滋生爱的土壤,这土壤让春雨润物般的爱像花一样绚丽盛开,摇曳生姿……
看故事网更新了最新的故事:大学生“打工王子”
更多故事文章请登录看看米:http://gs.m.cataluc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