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油画出身的王三石,看上去很有艺术气质,他的创业生涯一直都没有离开“创意”二字。王三石说,2004年至2007年是他人生的低迷期,尽管这段时间他所做的电子贺卡网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贺卡平台,每天约有2000张原创贺卡的销售业绩。但是,这个网站对于他来说却是赔本赚吆喝。原因很简单,虽然是原创作品,但电子贺卡的单价过低,支付成本很高,而且还面临着各种替代品的冲击。他说自己做电子贺卡网唯一的收获就是积累了大批的设计师人脉。
能不能将设计师的创意变成商品呢?有了这个想法,才有了2007年2月的第一场创意集市。让王三石意想不到的是:各种原创的布偶、徽章、饰品等创意商品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创意集市共158个摊位两天就卖了50多万元。后来,创意集市便开始每两个月举办一期,效果也相当不错。王三石意识到,是原创的独一无二的商品满足了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这就是创意与商业对接最有力的支撑点。与王三石不谋而合的是一些设计师也希望将集市固定下来。
王三石最初想到的“固定”的方法是租一个店面,让每个设计师的产品都有一个展示空间。这个空间是什么呢?既然做的是创意生意,那么展示形式也不能流俗。于是,抽屉、皮箱、汽油桶、电器壳等创意——闪现,但又被——否定。王三石认为,在创意与商业对接的过程中,如果过于个性就会显得小气。最后,“盒子”的形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一是“盒子”板材成本低,二是“盒子”就像魔方,可以堆叠出各种效果,既有错落感又有规律性,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至于“疯果”二字,王三石解释说,“疯”字代表着有一点叛逆,有一点可爱,而“果”又是大家喜欢的宇。可以说,“疯果”代表着设计师们的一种自我意识和希望的表达。
2007年9月,第一家疯果盒子店开在了北京中关村步行街上的一个不起眼的位置。王三石笑称,当时与商场谈判,自己没有丝毫的议价能力,只好选了这样一个比较偏的位置。开始的时候,每天进店的人数只有50人左右,但是许多顾客依然惊喜于疯果盒子的创意以及疯果盒子里个性化的商品,有的顾客甚至会在自己的博客中大写自己的“盒子”情结。
疯果盒子店的发展一发而不可收拾,很快便在北京的西单、华贸、五道口等繁华商业区,都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设计师们也开始在疯果的平台上从玩票发展为赚钱。记者发现疯果平台上的设计师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留着长发,拿着高薪,很酷很高傲的那种人。王三石说,实际上疯果盒子只是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的平台。这个平台上,有品牌设计师,也有设计专业的学生,也有跟设计专业毫不沾边的人,他们都想通过自己的设计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意,这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如果这种生活方式还能挣钱,那自然就更好了。
看故事网更新了最新的故事:疯果盒子这样变现创意
更多故事文章请登录看看米:http://gs.m.cataluc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