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想告诉和自己一样的朋友,即便榜上无名,只要肯吃苦、善动脑、脚放正,同样能趟出一条星光大道来!
2009年3月,一部名为《暴雨将至》的电影大片在“鸟巢”拉开了拍摄大幕,这也是自“鸟巢”建设以来,第一次接受剧组在此实地拍摄。这部电影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竟能让“鸟巢”为它“敞开胸怀”?带着疑问,我走访了这部电影的制作团队,了解到其中的奥秘:原来,这部电影正是以“鸟巢”的杰出建设者——谭双剑的奋斗历程为故事原型的。
在剧中,谭双剑担任主演,演绎自己的精彩历程:年轻的他一没学历二没背景,却在人才济济的北京站稳了脚跟,组建了自己的施工团队,甚至一举承揽下为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安装“神经系统”的重大工程……
农家少年两闯大都市
1980年,谭双剑出生在河北省馆陶县路桥乡宋尔庄的一个普通农户家,他在家里排行老大。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让弟弟、妹妹安心上学,谭双剑初一没读完,便含泪放下课本,拿起锄头。农闲时,他还走街串巷卖糖葫芦,也曾在镇上的馒头房给别人蒸馒头、送馒头。
17岁那年,电视里播放《都市放牛》,讲一个山里娃到大都市寻求发展的故事。不甘心土里刨食的谭双剑动了心,不顾家人的劝阻,从没出过远门的他独自登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早一天找到工作,就意味着早挣一天的钱。谭双剑每天天不亮便在桥洞里“起床”,开始寻找工作。三天后,谭双剑终于发现了一条刚贴上去还未过期的招工信息。按照上面的地址,他一路小跑到了这家电子厂。当时站在他前面的有上百人。排了几个小时以后,终于轮到他面试了。“学历?”“上过一年初中。”对方白了他一眼,“上完初中再来吧!”谭双剑立即被后面的人推搡开了。此后,谭双剑又到多家工厂应聘,结果均因学历低被挡在了门外。谭双剑感到有些惶恐:像自己这样没念过多少书的农村娃,难道在城市里就没有立足之地了?这时,一位好心的招聘负责人向他建议:“我们这里的活儿不适合你,不妨到上海滩码头去试试。”
果然,谭双剑在码头很快找到了一份扛大包的工作。一上肩就是近百斤,这份超负荷的体力活儿对一个年仅17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沉重了,不到两天他的后颈便磨起了血泡,甩甩胳臂像脱臼了似的。同宿的几位中年汉子都劝他另谋出路,不要拿命换钱。坚持了两个多月,领了两百多元工资后,第一次出远门的谭双剑有些想父母了,便辞工回了老家。
在老家,谭双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同时也感受到:在这个一贫如洗的山坳里,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出路,只有走出去,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1996年4月,不服输的谭双剑决定再次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这次,他将目标锁定在北京,怀揣着100多元钱,扛着行李卷就出发了。
刚到北京,谭双剑的遭遇与初到上海时完全一样,接连奔走了十多天也没有找到一份活儿。这天,他路过西城区一家废品回收站,见有不少人拿着废品前来交货,谭双剑眼前一亮:捡废品不是什么难事,自己不如一边捡废品一边找工作,如此也可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在询问过废品回收价格后,谭双剑高兴地离开了。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就连捡废品这样卑微而简单的活儿,居然也会遭到排挤——原来捡废品也分地盘,结果他因不懂“行规”被人打了。这时,他想起了在上海的生存经验,市区混不下去,何不到郊区试试运气?
艰辛人生迎来转机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他用身上仅有的五毛钱乘公交车前往郊区香山途中,路过镶红旗站时,谭双剑透过车窗看到路边有几处正在修建的楼房,赶紧下车,直奔工地而去。当包工头王老板得知谭双剑来自河北,看在老乡的份上,将他当做一名小工留在了工地上。
谭双剑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十分珍惜。别人叫苦,而他觉得,只要自己吃得消便无所谓,有时看到工友有活儿没完成,他都会乐呵呵地上前帮忙,因此人缘很好。一次在顶楼干活,谭双剑注意到几位电工正在楼顶上安装一根粗大的天线杆,感到十分好奇,工友告诉他:“这叫避雷针,是用来避雷的,城市里每幢楼房都有。”谭双剑暗自揣摩起来:建筑工地上不只有纯粹的体力活,如果自己能掌握一点技术,至少比当小工有前途啊!
避雷针很快便安装完了,没等谭双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电工们又开始忙于电路安装。于是,谭双剑开始有意识地留意起这门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有时候电工中午赶活儿,谭双剑顾不上吃午饭,戴上安全帽就跑去看人家是怎么操作的,遇到电工梯上的电工准备下来拿地上的某样材料时,谭双剑赶紧上前,帮着将材料递上去。虽然谭双剑饿了很多顿肚子,但一来二去与电工们混成了朋友,并不时从他们那儿得到一些指点:火线、地线、零线、总闸、电门、电路安装原理……
到了年底,许多工人都回老家过年去了。眼见电工尤为紧缺,已经初步掌握电工技术的谭双剑主动请缨。王老板见他信心十足,便答应了他的请求。经过短短几天的实践,谭双剑便能独立操作了,工资也比原来高出两倍。
忙了两个多月,镶红旗这个工地的活儿便干完了。而这时,王老板尚未包到新的工程,于是他将谭双剑推荐到了朋友刘老板的工地上当电工。刘老板承接的是一家工厂基地的建设,在电路安装方面对电工有着更高的技术要求。一次,在操作PLC控制的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时,谭双剑反复尝试都无法达到规定的效果。无奈之下,他只好请教带班组长。结果组长上来稍微进行了换位处理,便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这件事让谭双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意识到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重要性。第二天,他便从组长手里借来了电工进修专业教材,利用下班后的空余时间看了起来。之后,谭双剑又多次从书店买回电工书籍,一边自学,一边在实践中摸索,技术日益提高。
1999年,20岁的谭双剑成功考取了行业认证的高级电工证书。这年冬天,一家安装公司承接了国家气象局的一项弱电工程,谭双剑刚去不久,就听说另外一个组在安装塔楼的配电柜时出了故障,最要紧的是,这组电工找不到解决办法,担心会背负赔偿责任,居然私自“撂挑子”闪了。而这个故障不解决,接下来的电路工程都无法开展。就在项目部王经理焦急万分之时,谭双剑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让我试试吧!”王经理有些迟疑:在场的好多经验丰富的老电工都找不出问题所在,你行吗?其实,谭双剑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结果,他从源头排查起,终于顺藤摸瓜找到了故障所在,接着又连夜维修起来……通过在露天地里长达近20个小时的工作,配电柜的安装故障终于被谭双剑化解,从而避免了数万元的误工损失。精湛的技术及踏实负责的工作态度给王经理及工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工资时,王经理额外拿出2000元作为对他的奖励,谭双剑坚持只肯收下自己的工资,多了的一分也不要。王经理拍拍他的肩膀:“小谭,我记住你了。这个呼机你拿着,别问号,等我呼你。”谭双剑点点头。或许他并不知道,人生的转折点即将来临。
成为“鸟巢”首席电工
半个多月后,呼机响了,是王经理打来的,“小谭,有个大活儿。交工时间特紧,急缺电工。你能不能凑点人?”初生牛犊不怕虎,谭双剑一口应下,通过熟人迅速凑起了一个30人的班子。
在谭双剑的督促下,这支电工队伍每天天不亮就开工,夜里11点才收工,最终抢上了工期。通过组织这次“抢滩登陆”,谭双剑获得了有生以来第一笔巨款:3万元。兴奋之余,谭双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懂技术,又认识不少同行,何不组建一支专业的电工队伍?没准还能接到电气安装工程呢!
看故事网更新了最新的故事:从搬运工到“鸟巢”首席电工
更多故事文章请登录看看米:http://gs.m.cataluc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