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干什么都没有热情,或者是找不到自我价值感?你是否经常检查办公室门锁没锁?抽屉关没关上?这是怎么了?这说明你的压力太大了。让心理专家雷明跟我们说说,压力带给我们的积极和消极感受,以及如何缓解压力。
为什么人们一提“压力”就恐惧,那是因为他们被压力伤害了
说起压力,许多人都感到面目可憎,脑海中瞬间闪现出房奴、车奴、孩奴,以及各种奴,甚至还有“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悲催生活;更有人会想到抑郁、狂躁,甚至失眠。人的能量是有极限的,你不是三头六臂的神仙,在精力大量透支的情况下,是很容易累的,这种累会摧毁我们的内心环境。
压力过载的人总会“担心”,担心自己是不是哪件事情没做好,担心自己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时不时拿出手机看一看,但其实手机并没有响。这些就是压力过载的一种表现—广泛性焦虑,他其实并不清楚焦虑的是什么。
焦虑持续的时间一长,焦虑的事物就慢慢具体化了。比如,有些人刚走进电梯,就开始想:门锁了,还是没锁?没锁,还是锁了?纠缠到最后,他会跑回去看一看,在确认门锁了之后,焦虑释放了一部分。但由于他还有焦虑,还需要释放,所以,潜意识里会继续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来释放。于是,他走出大楼还在继续想:门到底锁了没有?他有可能还会返回查看,以确定门是否真的锁上了。时间一长,强迫倾向就出现了。
压力过载还会出现偶发性歇斯底里。一个人白天上班,要面对老板同事客户,处理完一堆人际上的压力之后,又要面对下班堵车的环境压力,晚上回家还要承受买菜排长队的压力。这个人身上累积了很多压力,他的情绪肯定不好。假如这个时候他又要面对孩子调皮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等问题,那么就很容易出现脾气暴躁、打骂孩子的情况,这就属于一种偶发性的歇斯底里。
提起偶发性歇斯底里,雷明谈到了《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王熙凤人际处理能力非常强,八面玲珑。但就是这样一个处理压力能力非常强的人,也出现过偶发性的歇斯底里。大观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际压力源,处在人际枢纽位置上的王熙凤更是谨慎应对。就拿跟老祖宗打牌这事来说,老祖宗赢了,输钱的王熙凤必须表现出不舍,递钱的时候,她还得轻轻往回挣扎一下,然后再松手。王熙凤知道,要想让欺负自己的人欺负爽快了,自己必须得挣扎,不然,欺负自己的人就会觉得没意思。只是为了拍老祖宗一个人的马屁,王熙凤就小心翼翼到了这般地步,还要应对那么多人,可见她的人际压力有多高。于是,她“疯”了,在《红楼梦》第22回,她手持一把明晃晃的刀,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想杀人。曹雪芹在书中的解释是:黄道婆做法,扎小草人给王熙凤下咒。但雷明认为,王熙凤当时的表现其实就是偶发性歇斯底里的表现。
当过劳死、抑郁症开始笼罩职场,人们不得不反思“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
雷明说,“慢生活”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社会长时间处在一个竞争意识被强化的状态。“我们从上小学第一天开始,就要面对班级大排名和年级大排名,一直到高三;然后我们又进入一个全国大排名,高考。也就是说,从6岁开始到18岁,我们的竞争意识在各种排名中被强化着:我要比你学得好、比他学得好、比你们都学得好。这种对竞争的追求、对竞争的陶醉、对于高效率的追求,在行为模式上培养了我们许多年。
“走上社会,这种竞争意识依然被强化,比如炫富的房地产广告,比如电视中,一个男人开着名车搂着美女;再比如,我名片上的职位比你高、身边的大姑娘比你身边的漂亮;实在没什么可比的时候,还可以比比我孩子的学校和你孩子的哪个更好?这种过度竞争状态下,人怎么会没有压力?怎么会不累?所谓的‘慢生活’其实是人们在过度竞争意识之下的一种反思,一种观念上的反思,然后将反思落在生活中、落在了实际行动中。”
对于现在人们热衷于用旅游的方式来缓解压力,雷明觉得“暂时有用”。他说,用旅游缓解压力实际上属于压力四大处理方式中的第一种,也就是遗忘,但这种遗忘只有短期效力、没有长期效力。
用旅游来逃避压力的人,混迹在驴友中,却和真正的驴友是不同的,真正的驴友是因为热爱大自然,但用旅游来逃避压力的人却不是。而且他们中有些人去了某个地方就不想回来了,比如,我们去丽江,会发现很多人去了之后就住在那了,雷明就有这样一个朋友。
那年,朋友跟雷明说:“老雷,你说我们为什么要在北京?交通这么堵,房价这么贵;我要干各种各样的工作,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要处理好和领导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和同事的关系……北京这个城市太悲催了,压力这么大、又这么累,我得出去走走!”然后,这个朋友跟雷明说了声goodbye,就出门散心去了。他跑到丽江、跑到凤凰,刚到的时候不停感慨:哇塞,山清水秀,真是好地方。顿时,他从压力中逃离了,他转移了地点,遗忘了压力,所以他感到特别开心。他想,既然这么开心,就住下吧,然后他就真的住下了。
可刚过一个月,他就给雷明打电话:“老雷,我就奇了怪了,在丽江这么好的地方,一旦住下来,发现好像也没有那么快乐。丽江的房价也不便宜;我在丽江也得娶妻生子,一样要过丈母娘那一关:要求我买房,要求我有正当职业;想在丽江找个工作,我仍要处理和领导的关系、处理和同事的关系、处理和客户的关系。我突然发现,我在北京想逃离的所有压力,在丽江又原封不动地摆在我面前了……”
雷明听完,在电话里跟朋友说:“你现在到家里的镜子面前照照,什么时候能躲开镜子里那个人,什么时候就能躲开压力了。”雷明的意思很清楚,如果一个人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么他是可以躲开压力的。但如果你还想在这个世界上做个“凡人”,还想有七情六欲,还想做常人该做的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结婚生子,比如有份正当的工作,比如择一城终老,那么你是躲不开压力的。至于如何缓解压力,那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用旅游躲避压力的方式只有短暂的效果,出去个把月,回来该干吗还得干吗。除非有一个人,他不打算在任何一个地方停留,他永远在行走。可一个永远在行走的人又是怎样一个人?他是个没有七情六欲的人、没有家的人、没有根的人。时间一长他就会发现,他在所有的风景里都是过客,他身边没有父母、没有伴侣、没有同事……他的存在感何在?”
别一提压力,就觉得它是面目可憎的,要知道,它也有积极可爱的一面
想想压力把人逼得寻死觅活的样子,人们胆怯了,许多人开始渴望那种毫无压力的生活,希望“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可没有压力的生活就真的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真的是一种享受吗?而且一谈到压力就一定很悲催吗?雷明认为,现实并不全是这样,压力有时候也是一种价值和动力的体现,适当压力,反倒有积极的意义。
“没有压力未必一定好,如果我们的压力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就会出现一些负面情况,比如积极动机不足、自我价值感来源不足、注意力空置。
“每个人的脑袋就是一个容器,如果装满了积极的东西,我们就会被各种正能量充斥。但如果每天无所事事、没压力,就好比装满水的杯子被清空了;大脑空了之后,很容易被乌七八糟的东西所充斥,乌七八糟的东西多了,就可能无事生非。
“我和妻子很少有时间吵架,因为我们的大脑被其他事情填满了。忙着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亲戚的事情,以及房屋装修上的事情,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想其他事情,更没时间来吵架。但如果有一天,我和妻子无事可干,或者是压力变小了,当我发现家里的衣服没有洗干净、饭菜做得不可口,肯定会挑剔妻子,挑剔的结果必然会引发争吵;而妻子看我经常上网,她没准会想看看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或是看看我的手机。压力少了,就意味着思维空间扩大了,思维空间扩大之后,人的潜意识就会优先关注跟自己有关的东西,这个关注的过程有时候会让人‘浮想联翩’,一‘浮想联翩’,麻烦紧接着就来了。”
而积极的压力有时候也是个人价值感的体现。
“我之所以觉得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价值感很足,是因为我每天都在处理各种各样的压力。比如,父母觉得我还算孝顺,那么我觉得自己作为儿子就是有价值的;我能给家里挣钱、能分担一些家务、被妻子需要,我觉得做丈夫也是有价值的;被邀请去做电视节目,对方觉得我是有表现力的,那么我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客户来找我做心理咨询、需要我,我觉得作为心理医生是有价值的。
“但如果没有心理医生这个角色带来的压力,我就不用去做节目,不用去面对客户;如果没有结婚,我就不用去体验做丈夫的压力;如果不是独生子,我就不用体会儿子这个角色带给我的压力……压力没有了,我的积极动机不足,很多事情都不用做了,可我存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人在不同的角色里,有不同的压力,只要能把这些压力处理好,压力对于我们其实是有积极意义的。”
晓雪是一家大型公司的职员,作为这家公司聘请的常驻心理专家,雷明因工作与晓雪熟识。有一段时间,晓雪的情绪十分低落,职业的敏感让雷明意识到,晓雪一定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果然,晓雪和丈夫刚刚办理了离婚手续。感情创伤是最难以主动摆脱的压力源,加上晓雪性格内向、朋友不多,倾诉和沟通的渠道都很有限,如果情绪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发其他的衍生事件。
雷明私下找到晓雪的领导,提到“晓雪最近好像遇到一些事情,情绪很不稳定,如果能够给她一些工作压力,让她无暇顾及自己的情绪压力,在繁忙中淡忘一些东西,可能是帮助她的最好办法”。当时恰逢一个新的项目正在筹备中,加上领导对晓雪工作能力的认可,她便被委以重任。“临危受命”的晓雪工作压力骤然增大,根本没时间考虑其他事情;加上领导的认可、鼓励和帮助,她很快就一扫阴霾,重新找回了自信。从晓雪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积极压力帮她把消极的情绪从大脑中挤出去,在积极压力的推动下,她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学会调整好心理状态,积极有效地释放压力,总有一种方法适合你
既然压力有积极的一面,那么我们该如何辨别自己所处的压力状况,让压力呈现出积极的一面,但又不会出现过载的现象?雷明说,方法只有一个:当你出现了压力不足的消极感受,比如,出现积极动机不足、自我价值感来源不足、注意力空置,你的压力水平就得往高调整了。当你感觉出现压力过载的消极感受,比如,广泛性焦虑、强迫倾向、逻辑思维常被琐碎事情打断,或者出现了偏执型压力感受,甚至引发抑郁症,你的压力水平就得往低调整了。
那么,压力过载时该如何调整?
雷明说,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处理压力有4种方式:遗忘、转移、中和、宣泄。其中,前两种方式是暂时有效的。
雷明曾在新加坡参观过一家心理康复机构,这个机构里有减压训练营。在为期21天的“疗程”中,客户交替进行砌墙、园艺、陶艺、歌舞、手工等一系列行为疗法,每个行为都不复杂,却需要全神贯注。在完成21天的疗程后,所有的客户都体会到或多或少的效果,原本纷繁的大脑仿佛被清洗了一遍,不但思维得到了解放,情绪也经历了一次整理,由焦躁变得平和,由抑郁变得豁达。
这些“疗程”的设计是有它的道理的。压力过载最初往往是由情绪上的焦躁或者抑郁体现出来的。这时,如果安排过分复杂的行为,他们会因为情绪焦躁而难以掌握;如果安排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行为,他们会因为情绪抑郁而容易放弃。并不复杂而又需要全神贯注,这就是用行为疗法遗忘压力时最核心的技术要求。
雷明还提到,一些社交网络游戏也能有效转移我们的压力,比如,你到我家偷偷菜,我到你家浇浇水;八卦新闻也可以转移我们的压力,虽然那人跟我们八竿子打不着,可一群人围着说说,一高兴,压力也就转移了;太极拳可以让你在“静”中放松心情,瑜伽让你在冥想中抛开烦恼。另外,压力还可以宣泄出来,宣泄的方式有说、写、唱、跳。雷明说,压力的宣泄很简单,我们可以建立一套把压力很好宣泄出来的生活习惯,包括适量的运动,以及以减压为目的的娱乐活动。
人们生活在多重压力并行的环境中,尤其是职场人,当多重压力在我们身上累加时,如果处理不当,或是不及时减压,人就会走向崩溃。因此,我们应该调整好心理状态,积极有效地释放压力。压力是综合的,所以减压方式也是综合的,一种看上去很简单的减压方式,里面可能包含转移、遗忘,也有宣泄和中和这4种方式。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压力也不例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何处理好压力这把双刃剑就成了我们的必修课,能处理好压力、乐活生活,应该算是一件幸福的事。
看故事网更新了最新的故事:雷明:处理好压力这把双刃剑
更多故事文章请登录看看米:http://gs.m.cataluc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