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家“状元榜下捉老婿”

编辑:看故事网来源:gs.m.cataluco.com点击:评论

  话说宋朝的时候,有个书生叫韩南,一生皓首穷经,却在京城大比中屡试不中,索性留在汴梁城中,在京师九门提督家中谋了私塾先生的差事,一边暂且安身,一边等待下一场春帏大比。

  这一天,正好是宋真宗赵恒的生日,各路官员极尽所能,搜罗奇珍异宝,前来贺寿。作为据守京师重地的九门提督当然也不例外,他精心准备好礼品之后,就犯难了。按例规,礼品中应附上一封写着祝寿贺词的拜帖,可他是一个行武出身的粗人,只好把韩南请出来,捉刀代笔。

  这韩南略一思忖,就从宋真宗御制诗中挑选了一首:富贵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屋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行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韩南极尽谄媚之词,对宋真宗以文治国,不拘一格选拔英才进行歌功颂德,末尾还作一首打油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宋真宗一看到九门提督送来的拜帖非常高兴,立即召见他,并给予奖励。九门提督不敢隐瞒,就坦白说,这拜帖是家里的私塾先生韩南代作的,并将韩南屡试不中的情况也面呈了一遍。宋真宗听后,当即就吩咐九门提督,让韩南次年一定要参加会试。

  第二年春季会试如期举行,这次会试的主考官是当朝宰相王旦,他听说此事后,韩南的卷子他看都没看,就将他选入了前三甲。真宗皇帝看到会试录取的名单时,龙颜大悦,说:“朕欣赏的人果真不错。”当即就钦点他为头名状元。第二天,就是礼部放榜的日子。一大早,韩南就忐忑不安地赶到礼部门口,榜前已经被众举子围得水泄不通,他挤都挤不进去。一位同乡的举子一看是他,连忙倒头就拜说:“恭喜状元公,贺喜状元公!韩兄真是不负寒窗苦读数十载,一朝金榜题名天下知啊!”

  众举子一听,哗的一下让开,韩南上前一看,自己的名字果然在榜首。他一下子目瞪口呆,喜极而泣。这时,从礼部走出一帮衙役,他们大喊一声:“新科状元韩南听令!”就上来三下五除二地脱去他的布衣,换上大红的状元袍,戴上双翅乌纱帽,系上大红花,扶他上马,敲起锣鼓家伙,打马游街。

  正在他得意洋洋的时候,突然,从街旁冲出十几个如狼似虎的家丁,上前就不由分说地把他拉下马,架着就跑。随行的礼部衙役一看,跟在他们身后喊:“你们干什么?这是新科状元!”家丁们头也不回地丢下一句话:“捉的就是新科状元!”

  韩南也不知自己刚中了状元,又犯了啥法,吓得面无人色。没过多久,众家丁就将他架进了一个高门楼的府第。他抬头一看,这不是当朝宰相王旦的相府吗?自己什么时候得罪了位高权重的相爷?正当他吓得大气也不敢出时,宰相王旦从后堂急步走了出来,连忙将他请进堂内,早就准备了一桌喜宴侍候。

  韩南一见,受宠若惊地说:“宰辅大人有什么差遣,差人支使一声就行,何劳大人亲自动步相迎,真是罪过!罪过!”

  二人礼让了一番之后,就分宾主坐下,酒过三巡之后,王旦就问:“韩状元现在贵为天子门生,将来前程不可限量,不知家里可有妻室?父母是否安在?”

  这位韩南父母早亡,本有家室,由于他一心攻读诗书,不事农桑,家里一贫如洗,原配已先他而去,连一个子嗣也没给他留下来。王旦听他如此这般一说,喜出望外,当即就向他提亲,愿意招他为婿,把自己女儿嫁给他。韩南一听,真是喜不自禁,到这时,他才明白,自己真的碰上了传说己久的“榜下捉婿”的好事儿。

  原来,自宋太祖开国以来,重文抑武,大兴科考举仕,朝中的官员大多是青衫文人出身,素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之说。这样一来,天下官绅富户,就把这些上了皇榜的书生,列为择婿的首选对象。更有急性子的人家,就在放榜这一天,当街把新及第的进士举人,半请半拉地捉进家门,央媒说合,玉成好事。老百姓笑称“榜下捉婿”!

  王旦一见韩南答应了,就高兴地回到内室,和夫人商量起来。可这一商量不打紧,内室一下子闹翻了天。王旦膝下有五个女儿,都是待字闺中,她们一听父亲将状元郎捉回家中,都争先恐后地嚷嚷着要嫁给他。

  还是夫人在情急之下,想出了个馊主意,王旦一听,眼睛一亮,觉得权宜之下,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当即就吩咐夫人火速安排。

  没过一会儿,王旦从后面出来,将韩南请进后堂。韩南一看傻眼了,只见五位美貌小丫头,每人都从门里牵出一根红丝线,笑盈盈地站在那里。

  而宰相夫人却笑容满面地对他说:“韩状元,实话告诉你,我家有五个女儿,我也不知把谁嫁给你好,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所以我就让五个女儿各执一根红线,拉到门外,让你来选,你牵中哪根,我就把哪个女儿嫁给你。”

  古人说:雾里看花,越瞧越艳。一时间,他感觉到帘子后面的五位小姐一个个都是貌美如花,选这一个又舍不得那一个。韩南略一思忖,鬼点子就出来了。他想,这五位相府千金肯定是从大到小排着,既然这五个都到了及笄之年,那么,大小姐说不定年龄已大了,有一点色衰。最小的可能太小,父母又过于娇惯,不好相持。于是,他把中间的一根红线一拉,选定三小姐,不大不小正好。

  王旦一见尘埃落定,免得夜长梦多,当即就宣布择日子不如撞日子,当天就给他们完婚。等到汴梁城中的大小官绅接到请柬,才知道状元公被宰相王旦家抢先“榜下捉婿”了,一个个有女儿的人家都后悔下手迟了。宋真宗知道后,就御笔亲题了“鱼网之设,燕婉之求”八个大字的喜幛,派人敲锣打鼓送到宰相府上。

  夜里,待贺喜的宾客散尽,韩南就急不可耐地回到洞房,用秤杆挑去三小姐头上的大红盖头一看,禁不住心花怒放,这三小姐果然长得花容月貌。可三小姐抬头一看,此时,韩南已脱去了礼帽,满头是华发萧萧、两鬓如霜。她惊叫一声,失口问道:“你是谁?”

  韩南对着三小姐一抱拳,笑哈哈地说:“我是你家相公,韩状元是也!”

  “你就是状元郎?你多大年纪了?”

  韩南一听,脸上就有点挂不住,又不好明说,只好又冲着三小姐一抱拳,当场作了一首打油诗回答她:“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佳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三小姐掐指一算,四十年前三十三,这不七十三了吗?原来,争着要嫁的是这么一个快入土的老男人!她当即又吵又闹起来,不肯结婚。

  王旦夫妇二人听到动静,赶到洞房一看,听女儿一说,也傻眼了。夫人就怪罪起王旦来,说他咋不先把人家的年岁搞清楚。王旦哭丧着脸说:“我当时眼里只有他这顶状元帽,哪还顾得上看他这个人!哪晓得他比老夫还要老?”可此时木已成舟,王旦一家只好找落牙齿往肚里吞,劝自家女儿认命吧!

  一时间,宰相家“榜下捉婿”捉了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女婿的事儿,在京城各处传开,成为了茶余饭后的笑谈。这一天,大理寺卿寇准有事前往宰相府拜会,他抬头一看高高挂在客堂之上、真宗亲赐的喜幛,忍不住一口香茶喷了王旦一脸,笑呵呵地连声叫好说:“圣上真是才高八斗,这八个字的典,用得是恰如其分,入木三分啦!”

  寇准一走,胸中笔墨不多的王旦,连忙找来府上的一些幕僚,搬出经史子集一大堆古书,查找“鱼网之设,燕婉之求”这八个字的出处,一查才知这是《诗经》中的一首“新台”,全诗是“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一位老儒生摇头晃脑地吟哦起来:“这是说的卫宣公在黄河之滨筑了一座新台,迎娶美女齐宣姜的事儿,用白话来说就是:下网捕鱼落了空,捞了个蛤蟆在网中,只道嫁了个称心汉,却嫁了个驼背瞎眼丑老公!”

  王旦一听,气得七窍生烟。原来,真宗那一日点了韩南头名状元之后,宣他上殿一看,才知点了一个七老八十的糟老头,可后悔已经迟了,他一听说宰相王旦又把他“榜下捉婿”,又好气又好笑,就拿他招了个老女婿的事儿取笑他。

  可想而知,韩南的日子也不好过,皇上本来已经后悔,只在翰林院给了他一个编修的闲职,宰相王旦两头失算,对他哪有好脸色,整日里对他指桑骂槐。特别是三小姐更是对他横挑眉毛竖挑眼,连床都不要他沾边。

  这一天,韩南从翰林院回到家里,又是一言不合,三小姐对他破口大骂。正好这时,翰林院的杂役送来一本书,让他作最后的校验,这本书是韩南主持编修的一本谄媚之作,名字叫《圣言通鉴》,就是把皇帝的言行和平日附庸风雅所作的诗词歌章记录下来,其中就有一篇是,他当日代九门提督写在拜贴上的那首御制诗。

  韩南一边头昏脑涨地忍受着三小姐的聒噪,一边粗略地通读了一遍,见没有什么笔误,就交给杂役赶快送去付梓印刷。几天之后,真宗突然龙颜大怒。原来,大错就是出在那首御制诗上,他手下的誊抄书吏竟然将最后一句“六经勤向窗前读”,抄成了“六经恒向窗前读”,别看这一“勤”一“恒”的区别,这不仅是擅改圣诗,而且犯了真宗的名讳,真宗的名字就叫赵恒!御史台的一名御史参了他一本。

  这一下,本来就觉得点他头名状元有些草率的皇上,当场就削去了他的功名,给他治了一个大不敬之罪,诏令他三日之内离开京城,永不录用。可想而知,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相府三小姐,怎么甘心随他回那穷山恶水的故乡,过那朝不保夕的穷日子,韩南只得在宰相王旦的授意下,以“七出”罪中的“无嗣”之罪,一纸休书解除了婚约。

  这一天,韩南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毛驴,背着来时的书箧,在秋风瑟瑟中,落魄地离开汴梁城。当他走到汴梁桥上,回首望京都繁华的十里长街,想起自己本想博一个荣归故里,却不料依然是一枕黄粱,反而落下千古的笑柄,他不觉悲从心来,万念俱灰,一头扎进了桥下的汴河之中。

  据汴河一带的老百姓讲,韩南溺水而亡后,真的变成了大蛤蟆。直至今天,每逢过去的春帏大比之期,汴河中的大蛤蟆都要从洞里钻出来,爬上河滩,彻夜地哇哇大叫。当地老百姓讲,这是韩状元在声嘶力竭地喊:“冤啦……苦啊……”

故事大全

少儿故事 伊索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 格林童话故事 安徒生童话故事 中国童话故事 儿童睡前故事 一千零一夜故事 经典少儿故事 睡前故事视频 成语故事视频 幼儿故事视频 胎教故事视频 哲理故事 智慧故事 寓言故事 禅理故事 经典哲理故事 爱情故事 校园故事 初恋故事 网络爱情故事 伤感爱情故事 感人爱情故事 经典爱情故事 亲情故事 父爱故事 母爱故事 兄妹故事 经典亲情故事 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 外国名人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 经典名人故事 人生故事 职场故事 成败故事 经典人生故事 鬼故事 短篇鬼故事 校园鬼故事 搞笑鬼故事 长篇鬼故事 灵异鬼故事 真实鬼故事 经典鬼故事 民间故事 成语故事 对联故事 唐诗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故事 外国民间故事 经典民间故事 现代故事 幽默故事 营销故事 考研故事 理财故事 英语故事 百姓故事 纪实故事 打工故事 法制故事 心理测试 经典现代故事 传奇故事 推理故事 侦探故事 玄幻故事 探险故事 经典传奇故事 历史故事 皇帝故事 将相故事 后宫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战争故事 经典历史故事 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故事 名人创业故事 女性创业故事 80后创业故事 农村创业故事 经典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