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的雍明奶酪店卖的却是中国自己的奶酪。“中国奶酪是元、明、清三朝的宫廷小吃,最早叫做‘酪’。曾经是皇家的御膳珍品。把调好的鲜牛奶和调料盛进小碗,再精心烤制,最后利用窖冰降温冷藏。一般老百姓是吃不到的,说白了就是皇上一家吃的。”王亮对奶酪的历史如数家珍。
“半凝固状的,滑而不腻,浓浓的奶香掺着淡淡酒香,入口甘沁而醇厚。”王亮形容他理想中的奶酪口味,他说这种味蕾欲望不是幻想,而是出自清代《都门杂咏》中有一首竹枝词:“闲向街头啖一瓯,琼浆满饮润枯喉。觉来下咽如滑脂,寒沁心脾爽似秋。”由于大学是食品专业,王亮还自己研制了许多新产品,并且对奶酪双皮奶不断进行改进升级,王亮说:“宫廷只是一种文化概念,天津人的口味刁,我在琢磨适合天津人口味的奶酪。”
上学那点事
王亮说自己创业很早就有打算了,大学四年里的“折腾”都和自己创业有关,但开奶酪店还是工作后才有的想法。
进学生会,当宣传部长,把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辩论赛最佳辩手等众多荣誉收入囊中,王亮将大学四年浓缩为八个字:成长不息,折腾不止。他大学又干了些什么呢?又是怎么折腾的呢?且听王亮讲述“上学那点事”——
大一:快结束的时候,学校里201电话卡6折大甩卖,别人都以为随着手机的普及,为了竞争,打折是长期的。而我却把全部的钱全买了电话卡。我坚信至少明年刚开学时绝对会原价销售。
大二:等了漫长一个暑假,果然,新学年开学伊始,新生入学了,学校里201电话卡原价销售。于是我把电话卡拿出来,8折9折出售,3天工夫就抢光了。
大三:当上了学生会部长、院刊副主编,通过主办各种活动锻炼自己。一有机会就自己“四处流浪”,去了周边大小城市,都是怎么省钱怎么来,就是一种体验,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折腾呗。
大四:实习找工作,去过百度、青岛啤酒实习,最后被北京一家美国独资食品企业录取。
“不到一年,我就担任销售及大客户管理,月收入可观。这期间,我所在的项目组代理的一个项目异军突起,在代理这个项目的同时,我也亲眼见证了这家连锁店一年时间开200家分店的发展过程。因为这个项目,我更了解了零售餐饮业。”王亮封存许久的创业思想开始蠢蠢欲动。
创业不是玩玩那么简单
“为了考察奶酪店这个项目,我买了个计数器,坐在别人的店门口,算有多少顾客,多少男的多少女的,大概齐都是什么消费水平,一考察就是好几天。然后我又到天津调研,最后凭借这三个条件:1.天津奶酪市场是空白的;2.在别的市场已经证明奶酪受老百姓欢迎有市场;3.我作为经营者,有研发能力,有头脑有思想。就根据以上这三条,我不可能失败!”下决心后王亮毅然辞职,专心筹备自己的奶酪店。
“辞职后开始了一段很苦的北漂生活,说苦还不确切,应该说惨。从白领到住地下室,所有的完美计划都被现实摧毁,本来安排好的各种后路都离奇地断了,运气真的很背。不过就当锻炼了,也是一种经历嘛。”王亮现在讲起那段经历还心有余悸。
比如,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我那时天天在家待着,别人会问怎么回天津了,我就给人讲我的创业计划,可那时我又什么都还没干。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有满腔热血可是喷不出来。”虽这么说,可王亮这段时间也没闲着,申请了青年创业基金,借了钱,租了店面,眼看万事齐备,可就在开业的前两天,原本请到的奶酪制作师傅来不了了。
“我给朋友们群发信息,开业因故推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不许回短信,不许回电话。我把卷帘门一拉,做了几个通宵的实验,我用食品工程里的正交实验原理,做了无数次,光实验浪费的牛奶就8、9箱,推迟一个多星期之后最后总算做出了应有口味。”就这样,王亮的奶酪店开业了。
“生意很好,以前想着做加盟连锁,开业后发现,其实最高兴的就是看到有回头客说产品好吃,我还要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味道,做到最好。”王亮说,“自己刚起步和那些经营了多年的品牌肯定有差距,不过我一直尽快摸索,不断研究,一定要让雍明奶酪店成为天津最好的奶酪店!”
王亮说自己的性格是“有创意,并敢于付诸行动”,属于典型的80后一代。“我总是有很多想法,很多创意,就是不被周围人看好,但我自认为很好。现在没有条件和资金实现它们,等老了没事了有钱了,我要把那些想法一一实现。”王亮打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