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炎黄子孙的历史由来

编辑:看故事网来源:gs.m.cataluco.com点击:评论

  “炎黄”是传说中上古中国的两个部落领袖。炎是炎帝,黄是黄帝。炎黄被认为是华夏文明始祖,而汉族(汉朝前为华夏族)则称为炎黄子孙。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他们居住在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

  得到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族打败了蚩尤族,正式定居中原地区。现在汉族自称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历来自称“炎黄子孙”,所谓“炎黄”是指炎帝和黄帝。一般来说,称谓可以反映出辈份高低、先后顺序,例如“康乾盛世”。从论资排辈的角度看,并称“炎黄”,说明炎帝和黄帝地位相当,而“炎”在“黄”之前,说明炎帝的地位应在黄帝之上的。但是事实上,读过《史记》的人都应该记得,炎帝是被黄帝收服的,地位理应黄帝高于炎帝,那么为什么后世偏要称“炎黄”而不是“黄炎”呢?

  原因是,从某一个时期,史学家们将炎帝与另一个更早的人物神农氏混为一人。

  炎帝与神农氏是中国神话传说时代的人物,两人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极为混乱。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炎帝和神农氏是一人;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二者是不同时期的人物,神农氏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炎帝则生活在父系氏族社会。两派人争论激烈,于是一些书籍中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措辞,如新版《辞海》对“神农氏”的注解是“一说神农氏即炎帝”,而对“炎帝”的注解是“一说炎帝即神农氏”。

  那么,炎帝与神农氏是否是同一个人?如果不是同一个人,是何时被分为两人?又是为什么被分成两人呢?

  西汉前两人不是一家

  翻看史书会发现一个现象,即从先秦至西汉中叶的古籍对神农氏和炎帝都是分开叙述的,二人的事迹不同,时代也有先后。

  神农氏大约在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之后,黄帝之前。他的主要事迹是教民农耕,尝百草治病,是原始农业和原始医药的发明者。《易·系辞下》中罗列了几个神话人物的顺序:包牺氏(即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庄子·盗跖》中说:“神农之世,……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说明他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此外《战国策》《吕氏春秋》《左传》等比较靠谱的古籍中,也都没有把神农氏与炎帝扯到一起。

  炎帝的活动年代约与黄帝同时,他是一个氏族部落的首领,与黄帝有亲属关系。炎帝先与黄帝部落发生过战争,后又与黄帝联合击败蚩尤。关于这一点,《国语》、《逸周书》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其中也将炎帝称作“赤帝”,绝没有与神农扯上关系。

  西汉中期的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介绍黄帝时同时提到了神农氏和炎帝。该文开头写道:“轩辕(即黄帝)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随后,司马迁提到,诸侯中蚩尤最为残暴,谁都打不过他。后来炎帝准备攻打其他诸侯,诸侯打不过他,所以都归顺了轩辕。轩辕于是修德振兵,与炎帝大战于阪泉之野,并且打败了炎帝。后又与炎帝联手打败了蚩尤。随后,司马迁又写道:“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在这段记载中,“神农氏世衰”、“神农氏弗能征”、“炎帝欲侵陵诸侯”、“战于阪泉之野”、“代神农氏”这些句子显然说明,神农氏和炎帝不是一个人,神农氏应该是早期的诸侯盟主,而黄帝、炎帝同为诸侯。《史记·封禅书》还引管仲的话,说“神农氏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如果二人系一人,根本没有必要分开说,可见,先秦时神农氏和炎帝是互不相干的两人。

揭秘炎黄子孙的历史由来

  东汉后,神农氏、炎帝关系突变

  神农氏与炎帝是在东汉时期被突然合为一体的,此时一些学者在注解前人的史书时开始将神农氏与炎帝合并,如贾逵注《国语》时说:“炎帝,神农也。”高诱在注《淮南子·天文训》和《吕氏春秋》时说“炎帝即神农氏,是姜姓的祖先”。随后的魏晋时期此说开始流行。

  神农氏与炎帝合二为一之初,就有一些学者提出反对意见,因而出现了争论。如三国时学者韦昭在注《国语·晋语四》时指出:“神农,三皇也,在黄帝前。黄帝灭炎帝,灭其子孙耳,明非神农可知也。”可是这样的反对意见在当时是受冷遇的少数派。

  那么,历史记载和学者观点为什么会在两汉之交发生突变呢?

  刘歆是“合二为一”的主创者

  从文献资料来看,刘歆应该是将神农氏与炎帝合二为一的始作俑者。刘歆是西汉末年的皇族子孙,王莽新朝时曾任“国师”,撰有《七略》《世经》等书。刘歆的《世经》中称:“太昊帝,属于木德,因为发明了打猎捕鱼的工具,让世人能够打猎捕鱼,因此被天下人称为包牺氏(即伏羲氏)”;炎帝,以火德承袭包牺氏的木德,因为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这里,刘歆不仅把炎帝和神农氏合而为一,同时还把古史传说中的东夷族首领太昊与伏羲氏合二为一。

  而后,班固在《汉书》中承袭刘歆的说法,并做了大力的宣传。《汉书·郊祀志》中称:“刘向父子以为……包牺氏始受木德,……自神农、黄帝,下历唐虞三代,而汉得火焉。”可见,伏羲、神农、黄帝这一套组合编排,是出于刘歆的精心策划。刘歆和班固都是在学术界深具影响力的人物,经过他们二人的宣传,炎、神为一人的说法遂在学术界普遍流行。

  为什么篡改历史

  刘歆为什么要将炎帝与神农氏合一呢?有学者认为,这是为了给王莽新朝代汉制造理论根据。

  战国末年,邹衍创立了“五德终始”说,他用五行相胜的理论来解释历史上朝代兴替的原因。这种学说在此后的统治者中大行其道,例如秦始皇就认为自己是以“水德”代替周的“火德”。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是从黄帝开始的,依次是夏、商、周。如果按照他的排序,王莽是没有资格称帝的。因此,王莽篡权后,需要有一个有利于自己的“五德终始”,这个编制工作就落在刘歆身上。为了给王莽篡位造势,刘歆重新排列了古史系统,在黄帝和颛顼之间加入少昊,使战国时承认的“五帝”多出一帝,而黄帝则升为三皇之一。与此同时,又将秦王朝排挤出正序之列,这样推算下来,东汉为火德,为尧后,王莽为土德,为舜后,意在重演尧舜禅让的故事。

  在排列三皇五帝时,刘歆遇到了一个问题。按照邹衍的排列,黄帝是土德,按照火生土的理论,黄帝的前面一帝应该是火德,而炎帝这个名字正与火德相符,用他很合适。但根据之前史书记载,炎帝与黄帝是同时代人,而且还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弟,黄帝为兄,炎帝为弟。若把炎帝说成是黄帝的前辈总有些不合史实,难于服众。于是编制者把传说中黄帝之前的神农氏与炎帝合为一人,编造出一个“炎帝神农氏”。就这样,新“五德终始”说的黄帝前一帝出炉了。

  身为东汉人的班固在修《汉书》时认为,刘歆的新“五德终始”说对东汉王朝是有利的,便把刘歆的《世经》加以转载,对其体系进行宣传,并在《古今人表》“上中仁人”栏中称:“少典,炎帝妃,生黄帝”,将黄帝与炎帝的兄弟关系变成了父子关系,这与《国语》中“少典生黄帝、炎帝”的记载大相径庭,显然是对上古历史的重大篡改。

  刘歆和班固对上古历史的篡改,其影响巨大而深远。在先秦的古籍记载中提到黄、炎二帝时,总是黄帝在前,炎帝在后。如《国语·周语下》“皆黄、炎之后也”,《左传·昭公十七年》“昔黄帝氏……炎帝氏……”等等。但到刘歆、班固之后,黄、炎的关系发生了颠倒,先秦古籍中的“黄炎”变成了“炎黄”,而这一颠倒影响至今,直到现在我们仍习惯说“炎黄子孙”。

  一句谎言让秦始皇修起万里长城

  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被视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曾有人做过统计,修筑长城所用的砖石,如果用来修建一道厚1米、高5米的墙,这道墙足以环绕地球一周;而如果用来铺筑宽5米、厚35厘米的马路,则可以环绕地球三周以上。如此浩大伟岸的工程,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无法估量的。

  尽管秦始皇不是历史上修筑长城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但是长城与他有着不尽的渊源。“万里长城”的称号是在他手中成为事实的,而修建长城也是导致秦帝国灭亡的一个重要诱因。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两千多年前修筑长城的起因竟是因为一个方士的谎言。这听起来难免有些荒唐。

故事大全

少儿故事 伊索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 格林童话故事 安徒生童话故事 中国童话故事 儿童睡前故事 一千零一夜故事 经典少儿故事 睡前故事视频 成语故事视频 幼儿故事视频 胎教故事视频 哲理故事 智慧故事 寓言故事 禅理故事 经典哲理故事 爱情故事 校园故事 初恋故事 网络爱情故事 伤感爱情故事 感人爱情故事 经典爱情故事 亲情故事 父爱故事 母爱故事 兄妹故事 经典亲情故事 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 外国名人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 经典名人故事 人生故事 职场故事 成败故事 经典人生故事 鬼故事 短篇鬼故事 校园鬼故事 搞笑鬼故事 长篇鬼故事 灵异鬼故事 真实鬼故事 经典鬼故事 民间故事 成语故事 对联故事 唐诗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故事 外国民间故事 经典民间故事 现代故事 幽默故事 营销故事 考研故事 理财故事 英语故事 百姓故事 纪实故事 打工故事 法制故事 心理测试 经典现代故事 传奇故事 推理故事 侦探故事 玄幻故事 探险故事 经典传奇故事 历史故事 皇帝故事 将相故事 后宫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战争故事 经典历史故事 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故事 名人创业故事 女性创业故事 80后创业故事 农村创业故事 经典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