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下午,五(1)班师生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外活动,内容是练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话。
师:最近我发现有个别同学在教室的墙壁上乱刻乱画,谁能用拟人的手法让墙壁说话,劝告这部分同学?
刘飞:墙壁摇头晃脑地说:“同学们,你们不要在我身上乱刻乱画了!”
王慧:刘飞运用拟人句没有注意事物的特点。墙壁是平整的,不存在头,如果把墙壁说成“板着脸说……”就合乎事物的特点了。另外,墙壁是稳固的,怎么能“摇晃”呢?
王慧的发言引来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王慧说得好,“墙壁板着脸说”既符合墙壁的特点,又合乎人的心情。如果有人在你身上乱刻乱画能不板着脸说吗?同学们今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要符合事物的特点,又要合乎人的心情。
师:我再出一道题请同学们用拟人的手法练说。小溪水哗哗地流淌着。
赵欢:小溪水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歌手在欢唱着。
李明:小溪水不知疲倦地在欢唱着。
师:同学们来评一评,他们俩的说法谁的正确呢?
王慧:赵欢说的是比喻句,李明说的才是拟人句。
师:王慧说得对。比喻和拟人是有区别的:比喻着重把两种事物拿来相比。拟人是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运用拟人句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述事物。如,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二是让人跟描述的事物对话。如,赵大叔推开它,用一个指头指着它的脑门说:“你呀,就爱占便宜!……”三是完全把事物变成人来写。如,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累弯了腰。
老师的总结讲话,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打响了。
第2篇 我的“修辞”妈妈300字我妈妈虽然不是语文老师,但她很会用修辞手法,他最会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
有一天我去上英语课,妈妈把我接到家门口,说:我在这等你,你上去拿下书包,要快,现在已经4:30了,5点上课,然后把他的手机给我看,果然是五点了,我连忙跑上去,迅速找到钥匙开了门,急忙拿起书包就往外跑,到了楼下,妈妈说:快下来,已经四点五十了。“啊”我大叫一声,连忙上了车。一到那里,才四点四十。
还有一会,我十点的时候休息十分钟,可五分钟还不到,妈妈就对我大哄大叫:都休息半个钟头了,你还不去写作业去,没办法,我只好去写作业了。
你说我妈妈搞夸不夸张?
江西南昌西湖区铁一小五年级:夏佳轩
第3篇 怎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500字星期六下午,五(1)班师生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外活动,内容是练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话。
师:最近我发现有个别同学在教室的墙壁上乱刻乱画,谁能用拟人的手法让墙壁说话,劝告这部分同学?
刘飞:墙壁摇头晃脑地说:“同学们,你们不要在我身上乱刻乱画了!”
王慧:刘飞运用拟人句没有注意事物的特点。墙壁是平整的,不存在头,如果把墙壁说成“板着脸说……”就合乎事物的特点了。另外,墙壁是稳固的,怎么能“摇晃”呢?
王慧的发言引来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王慧说得好,“墙壁板着脸说”既符合墙壁的特点,又合乎人的心情。如果有人在你身上乱刻乱画能不板着脸说吗?同学们今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要符合事物的特点,又要合乎人的心情。
师:我再出一道题请同学们用拟人的手法练说。小溪水哗哗地流淌着。
赵欢:小溪水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歌手在欢唱着。
李明:小溪水不知疲倦地在欢唱着。
师:同学们来评一评,他们俩的说法谁的正确呢?
王慧:赵欢说的是比喻句,李明说的才是拟人句。
师:王慧说得对。比喻和拟人是有区别的:比喻着重把两种事物拿来相比。拟人是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运用拟人句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述事物。如,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二是让人跟描述的事物对话。如,赵大叔推开它,用一个指头指着它的脑门说:“你呀,就爱占便宜!……”三是完全把事物变成人来写。如,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累弯了腰。
老师的总结讲话,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打响了。
第4篇 八大修辞手法的好处与作用500字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第5篇 我的修辞老妈650字我的妈妈虽然不是语文老师,但她十分善用各种修辞手法哦!
修辞手法一:夸张
我的妈妈最擅长用这一招了,这些“夸张句”没有一句是不夸张的。比如我作业写好在看电视,只看了15分钟,妈妈就会说:“你看电视都看了40分钟啦!都一节课了!”我在吃饭前磨蹭了三分钟吧,妈妈就生气地说:“亮亮,都快8:30了快点起床!”我真的以为快8:30了,就慌张爬起来,一看钟,8:00还不到……你说我妈妈说话“夸张”不“夸张”?
修辞手法二:重复
最近这次我期末考试考得不是很好,我一回来,妈妈就开始数落起我,到了暑假里我原以为妈妈不再数落我了,结果没想到,只过了几天,妈妈又开始数落起我,内容竟然和上次一模一样。又过了几天,妈妈又以原来那段内容开始数落起我,这段内容,好像怎么都不忘记。您说了这么多遍都没有说漏一个字,就像每次说话都用“复制”再“粘贴”了一样,可我的耳朵……
修辞手法三:设问
老师说设问是自问自答,目的还是要告诉别人答案。老妈这招通常是和上面说的“反复”合在一起用的。再看镜头:我正在做作业,妈妈走过来:“这个你知道吗?我告诉你……。”过了一会,“这个你知道吗?我告诉你。”没过多久“这个你知道吗?我告诉你……。”妈妈终于走了,再看我的作业,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没错,那是妈妈的口水。
这就是我名副其实的修辞老妈!
浙江杭州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六年级:何煜杰
第6篇 高考语文修辞等艺术试题怎样回答500字从高考的语文试卷来看,与艺术有关的试题占有一定比例。高考试卷中的艺术试题不可小觑,一是题量比例不少,二是试题分值不少。
高考语文艺术性试题较常见的有修辞试题、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等试题。
修辞性试题,就是围绕使用修辞方法命拟的考题,先看几个实例。
例1:2005湖北卷20题: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1)略,(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例2:1999全国卷22题: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象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例3:2007浙江卷20题: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技巧。
例4:2004全国卷19题: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分析以上例子,有的试题是直接提问修辞方法的,如例1、例2。这样的试题对考生有利,因为考生可以从题干中知道所考内容,答题目标比较明确。有的试题是间接提问修辞方法的,如例3、例4。这样的考题对考生不利,考生必须深入到具体的试题当中,通过分析、理解,才能知道所考的内容是与修辞有关的。意识不到回答修辞问题,往往所答非问,不能得分。
我们在回答修辞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能准确地判断并答出使用的修辞方法。提问修辞方法的试题常常还要提问使用修辞方法的作用或好处,所以考生还必须清楚每种修辞方法的功用。比如拟人的修辞方法有生动形象、人格化、性格化的功用,而比喻的修辞方法则有具体鲜明、生动形象、可感性强的功用。我们在回答修辞方法的功用时,应该注意将修辞方法与文章、或段落、或句子的内容紧紧结合起来,来谈它的作用或好处。任何就修辞谈修辞的答题都是不完美的。
另外,回答修辞方法的试题时,不要只从艺术的角度答题,还应该结合思想内容来回答,这样的答题才严整、完全。例如2006福建卷13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道试题的答案是这样的:“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这个答案首先回答了第一问:“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是艺术方面的。其次是回答第二问:“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是内容方面的。又如2006天津卷19题: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这道试题的答案是这样的:“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扩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这道试题答案的前一部分是修辞方法,属于艺术方面;后一部分是作用方面的,它侧重于内容方面。
我们在考察大量的修辞试题时,可以明确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回答修辞试题时,既要有艺术方面的回答,也要有内容方面的简明分析。
高考语文艺术性试题还有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等试题。我们来看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方面的几个试题实例。
例1:2008江西卷18题: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例2:2007全国卷Ⅰ16题: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例3:2008湖北卷16题: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主要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
第7篇 写作方法 怎样拟定单一式标题500字明确了文体之后,就该要确定标题了,有些作文给了指定的题目,但许多情况下并没有给现成的题目,这就涉及到了拟题的问题,那么,如何拟定题目呢???首先介绍单一式标题的拟题方法。
单一式标题的特点就是作文的题目和作文内容相符合,这种标题往往没有什么限制,写起来也比较自由,只要是相关的对象均可写入文章中来,如:?《窗口》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从窗口往外看,天似乎被一层灰纱遮住了,那么朦胧,那么神秘。那后面藏着什么呢??“天在流泪。”你说。?我于是惊愕地转过头,看见你茫然地望着那灰暗的天空,那双眸子,是那样无神,似乎也罩着一层灰纱。“兰……”我轻声喊道,你没回音,仍旧呆呆地盯着那莫测的天空,忽然,一丝银光在你眼中出现,从那层灰纱下,渗出了一些晶莹的东西,顺着你的脸颊,缓缓地往下流着。兰,你在想什么??
我知道你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你父亲是拾荒者,又常常得病,母亲忍受不了贫穷,早已离开了这个家庭,远嫁他人。近年来,许多家庭都富裕起来了,可你的父亲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仍然守着那副破烂摊子过日子。他含辛茹苦,起早贪黑,用自己的血汗换来钱供你读书,盼你长大能有些出息,可你不知为什么,成绩总是提不上来……难道,你是为这??哦,你那双灰色的眼睛……?
我曾听过你唱歌,那嗓音多美啊!可在班级的文艺晚会上,你却睁着那双无神的、惊恐的眼睛,推辞着,宁肯把自己关在冷清的宿舍里,也不肯上台。记得那一次,捣蛋鬼王超曾讥笑你的衣服是出土文物,你的鞋是盘古开天地时穿的,说你是个没娘的孩子。当时你没有哭,只是那双眼睛上蒙着的“纱”更厚了。后来,当王超在同学们的斥责下向你认错时,你却紧捂着脸哭了。难道你是为这??哦,你那双灰色的眼睛……?
记得你悄悄对我说过,你长大后要当个女作家。我知道你的作文写得挺好,老师常常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于是我向祝福,那时候,你的眼睛放出了光彩,就像两颗闪亮的黑宝石,你知道它有多美吗?可是,才过了一会儿,它又黯淡了,继而又蒙上一层厚厚的灰纱。你垂下头,摆弄着衣襟,讷讷的说:“不……我,我怎配当一个作家呢?我,不行的,不可能的……”听你说这些,我的心都发抖了,难道你是为这??哦,你那双灰色的眼睛……?
兰,我明白了,你的自卑,自己轻视自己,对不对?你用自己的不幸编织了一张厚厚的网,把自己罩在里面。何必呢?兰,成功在于人的发愤而不取决于人的遭遇,并且,你也应该知道: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敞开你心灵的窗口吧,兰!我愿透过那敞亮的窗口,看见你美好的人生,愿你的眼睛永远放出灿烂的光彩!?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篇中考作文,就是扣住这句箴言来写“窗口”这个题目的。?这篇作文,把“窗口”作为自己的观察点,从房间的窗口联想到兰的“窗口”,从“天在流泪”转而想到兰眼中的“晶莹的东西”,最后揭示了兰流泪的根本原因,并真诚地向兰提出自强的忠告和祝愿,表现出了小作者的善良、敏感及对他人的关爱。文章关注的是人的心灵,所以用“窗口”作题目非常恰切。只是文章前面的描写,调子过于低沉了,虽然结尾出现亮色,但是仍显得有些“软”。
第8篇 怎样拟写新奇醒目的小标题500字近几年来,片断组合作文逐渐受到了同学们的青睐,它选材典型,内容具体,利于集中笔墨,多侧面地再现精彩画面,全方位地反映生活主题。如果再给这些片断分别配上一个简洁醒目的小标题,文章则显得更加眉目清晰,一目了然。那么,怎样才能拟出新奇醒目的小标题呢?
一、寥寥数语,展示提炼的简洁美。
小标题是文章特殊的凝练的概括形式,需经过反复推敲,精心提炼方能出彩动人。首先,小标题必须提纲挈领,抓住内容要点,让读者一看之下,就能粗知文意。如《追求》一文提炼了“残酷的现实”、“坚强的表现”、“摸出的辉煌”三个对仗工整的小标题,再现了一位失明小姑娘身残志坚,以手代眼,感知世界,最终取得成功的辛酸历程,用语之凝练,扣题之紧密,令人叹赏。其次,小标题必须言简意赅,贴切精警,耐人寻味。如《我在初三》为展现竞争、好胜、欢乐的“我”,小标题仅用了两个字:“明争”、“暗斗”、“同乐”。而《现代科技带来的喜怒哀乐》中每个片断就一个字:“喜”在火车提速,出行方便:“怒”在病毒可恶,侵袭电脑:“哀”在迷恋游戏,成绩下滑:“乐”在电化教学,风趣生动。类似的还有“酸甜苦辣”、“春夏秋冬”、“兴衰荣辱”等字少意深,简短有力的四字短语,充分利用它们常给人以简洁凝练之美。
二、巧联妙引,追求醒目的新奇感。
在紧扣主旨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打开积累的宝库,巧联妙引,创造出一组组新奇灵动的小标题。可选用乐曲,如《宿舍奏鸣曲》一文选择了享受轻松和安宁的“亲切曲”、收听足球比赛的“激动曲”、老师斥责后的“思家曲”、熄灯后仍温习功课的“小夜曲”,好一组洋溢着活力与浪漫的青春舞曲!可利用情境,如《寝室三色》从氛围入手,“红色——兴奋不眠夜”、“灰色——时时心无奈”、“黑色——夜深人静时”三个小标题给人一种井然有序、情境交融的美感;可引用诗词,如《我深深感受到了环境的呼唤》描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个片段,分别揭示了“还老鸦一片美丽的葱绿吧!”、“还小河一片澄清吧!”、“还老马那片乐土吧!”这些洋溢着对绿色的向往,迸发出对环保的呼唤的深远主题;可巧用术语,如《“数学之家”》描述了“我”和爸爸年龄与饭碗之间的“正比例→反比例”、我家三个人互相制约的“循环不等式”、物价上涨购物却多存折数字也增的“直线函数Y=KX”三件趣事,机智地揭示了“新陈代谢,一代接一代”、“不可能绝对自由”、“生活更美好”等现实生活中的深刻主题;还可以借用文中原话、妙用绰号等颇有吸引力的方法,以新奇取胜,以美妙夺人。
三、层次分明,表现内在的逻辑性。
小标题还应表现文章各个部分内在的逻辑关系,使这些相对独立的片断能互为依存,集中服务主题。一般来说,可以构成并列和层进两种关系。在同一个层面上反映事物各个方面的构成并列关系,如《初一生活奏鸣曲》中“玩笑大爆炸”、“足球真疯狂”、“放学猛冲刺”三个小标题变换场地,分别从教室、运动场、回家路上选取一组组细节丰富生动的镜头,让一群淘气可爱、生龙活虎、聪敏好学的男孩子跃然纸上,令人笑口大开;又如《六面魔方》将魔方的六个面比做六位老师,他们或幽默、风趣,或认真、严谨,或严肃、开朗,读之,就好象他们站在面前,与你神侃,给你教诲。以反映事物发展变化来表现中心的小标题构成层进关系,如《寻找失去的世界》一文,“我”在“沉思之春”中和上进的妹妹比较,“隐隐约约意识到失去了一种东西”:“灼热之夏”中耻于捡五分硬币,“脸很烫”,却不知“丢失了什么”:“苦闷之秋”中欺骗母亲,知道失去了什么:“忏悔之冬”中撞倒老太太逃离现场后,则明白丢失了很重要的东西——童心。四个片断句断意不断,逐层推进,为结尾点明主旨作了很好的铺垫。当然,精于构思的同学还可以巧用步步为营、悬念迭起、欲擒故纵等创意手法。总之,要让读者一见小标题就怦然心动,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