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到了,说到中秋节,人们就会想到月饼。
月饼外表形状有圆的、方的、椭圆的,上面刻着各种各样的字和图形,呈赫色。
把月饼的包装纸拆开,切开月饼,月饼的香味扑鼻而来,有的月饼馅里有豆沙,有的有蛋黄,还有的是水果馅。让人见了就嘴馋,吃到嘴里感觉香香的,甜甜的,让人吃下一个还想再吃一个。
看到月饼,我就联想到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祝愿普天下的小朋友在中秋佳节能与自己的亲人团聚一堂,在明亮的月光下共同品尝香甜可口的月饼。
第2篇 月饼溯源750字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而制作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月饼到处皆有。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第3篇 月饼500字八月十五这天,爸爸、妈妈买了许多月饼。
月饼大小不一,大的像碗口,小的如鸡蛋,还有更小的像大枣大小。我远远就闻到了香味儿,连忙跑过去一看,月饼表面的花样真多,有花瓣的、有人物扇扇子的,还有小动物的……
月饼陷儿的种类也不少,有豆沙的、有芝麻的、还有枣泥的,我连忙掰开一个,咬了一口,真甜啊!吃完饭后。我肚子吃得饱饱的,爸爸告诉我:月饼是圆的,像征着团团圆圆。
我们全家人有说有笑地吃着月饼,我感觉太幸福了!
海门实验小学四年级:王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