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满分作文】
亮点点睛:一墙一世界一文一风采
说“墙”(9)
河北一考生
一墙一世界。
一
当王尔德童话中的巨人推倒那面高固的墙时,他得到了心灵的解脱,脱离了冬日凄寒,迎接春天的到来。这有多美丽!倒塌的砖块在地上散落成一条条通往春天,通往快乐的路,雪化为滋润花草的乳汁。这有多美!童话给梦想与现实插上了翅膀,一面墙,真的可以将人间分为两给世界吗?一面是冬日一面是暖春,一面是孤冷的威吓,一面是温暖的相拥。墙倒了,给了孩子们一个机会,给了巨人一个春天的约会。挥去笼罩阴云的心墙,众人分享快乐,这有多神奇!
二
不知何时,筑起的墙,将彼此的距离变得遥远,于是那无边无际的天空在高墙下化为一角蓝天一个缩小的剪影,那南山下青松深情昂首的姿态在高墙前掩埋成一个永恒的记忆,往日隔篱把酒相谈的欢乐换作高墙下彼此的默默无语,隔绝了世界,美好在高墙下散去,真实在高墙下掩埋,那往日的相聚在手机的短信中渐行渐远,挥手不见挚友,回顾无望亲人,黯淡了那往日余晖下相拥的温暖,只剩下月下独酌的孤独。巨人拥有了花园却失去了快乐,朱元璋拥有了政权却失去了朋友,谎言在高墙下滋生,自大在高墙下萌芽,笼罩在心灵的高墙让人行在天际,孤独自私侵蚀内心,突围吧,放生那个渴望快乐自由的心。
三
最初是没有窗的墙,构筑了这个家,墙上的窝又成了燕子的家,于是便有了挡风遮雨下深情的的相拥,暗暗黑夜里倚背相语的温暖,那巴山夜雨下共话桑麻的贴心,心漫漫漂泊,在墙下寻一个归溯,那是走过风雨后温暖的篝火,燃着每个受冷的心,是墙给了家一个支撑,相亲的人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只留下空白的墙壁和似曾相识的思绪游荡在空空的房间,其实每个人就是家的一面墙壁,少了谁家也没有温暖,是这一面面无形的墙构筑了家,这心的港湾,温暖的世界。
四
落日旌旗晚风映照晚霞,俨然一个民族在滴血。戎马倥偬孤臣泪,李鸿章最后一次回望了大海,闭关锁国的政策让天府隔绝了世界,心墙隐埋了自强自大的勃勃生机,自夸自大在敌人的坚船利炮下脆弱的摇摇欲坠,不堪一击的北洋舰队逃跑了,历史学家细致得勾勒了这些人的嘴脸,他们惊异,慌乱,当往日摇曳宫灯的园林一片寂然,时期的拱桥倔强地挺着半弯的腰想要挺起最后的尊严,是自欺欺人的谎言埋下祸种,高墙下,梦落的地方。
假凤虚凰者亡身,卧薪尝胆者兴邦。是瞿秋白的枪声打破腐朽,是鲁迅的呐喊冲破铁屋子的死寂,是小平的改革开放将墙彻底打破,这是历史瞩目的一刻,梦醒的地方。
一墙一世界,墙,是一部哲学。
【名师点评】
本文说理轻松而又深刻,大有举重若轻的感觉,出手不凡:
①内容出彩。第一节援引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巨人推倒坚固的墙,心灵得到解脱。第二节以排比的形式援引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论述墙将彼此的距离变得遥远,视野变小,呼吁人们放生自己的心。第三节援引陆游的婚变,以及墙上的《钗头凤》,诠释思念如墙的含义。第四节援引清史,让人看到一面自欺欺人的墙。
②语言出彩。此文语言多用散句,同时,多处又兼有排比铺陈,既有散文的气息,又有说理文的透彻,文思、文笔如江河流淌,自然中不乏力度。
③结构出彩。开篇独句成段,有辟空而来之势。正文四个小节,中间用数字小标题过渡衔接。结尾再用排比句扣题,呼应开篇。
第2篇 墙•乡800字回老家了。
许久前便开始怀念老家那特殊的味道。清新的空气中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大自然最美好的味道。
真正吸引我的还是家乡那厚厚的土墙。触摸上去,冰凉但不冰冷,甚至手上还会遗留下并不秾郁的青苔香味,温馨,美好。
土墙的表面因岁月的远去早已沟壑纵横,或深或浅的裂痕,仿佛想要彼此分离,但却在某种机缘巧合下造成了这种藕断丝连的意境。倒像是闹了别扭的乡里乡亲,口口声声嚷着不再理对方,一盏凉茶的工夫后,又情同手足。这份情,果真如那扇班驳的土墙,虽经历风雨,但谁也离不开谁,永远是一个整体。
然而,城里的墙呢?
城里的墙,红的、黄的、蓝的,各式各样。但是时尚的元素却掩饰不了它内心的一片空白,一片迷惘,仿佛没有表情的脸。墙的那边,便是邻居,仅仅几尺的距离居然能成功地阻隔人与人心灵的碰撞。
背靠着墙,寒冷竟从衣服外透了进来,让人禁不住怀念起乡里的土墙。
几个月之前,父亲曾接祖母进城里住。刚开始,老人家一家团圆的欢喜远远超过了对老家的思念,脸上笑容洋溢。可没过几星期,却絮叨起来了。耐不住寂寞的老人忍受不了没有邻居聊天的日子,最终,一天见不了几次面的家人没敌过乡里的老友,老人家开始想家。同样看不惯还有那粉得刹白的墙,干净的模样让她连扶都不敢,这使她愈发觉得乡里的自在。
老人家的坚持,终归使她如愿,而我也陪她一同回到了乡。
在乡里的日子很悠闲,没有汽车的轰鸣、人声的喧哗,有的只是清晨那一声一声的鸡啼以及傍晚一丝一丝的袅袅炊烟。
拂晓,伴着朦胧的烟霭,乡里的老人们习惯似的来到乡里班驳的土墙面前,一边扶着墙做着自创的健身动作,一边自顾自地说着家长里短;傍晚,习习的清风下,孩子们围着墙尽情地玩游戏,或蹲在墙角观察墙根处扎根的小草……
乡里的土墙是老人家的依靠,孩子们的乐园,或许其中夹杂着尚未修缮的一段,露出黄土的颜色,但那种色彩是那么的亲切,朴实无华。是的,乡里的土墙是乡民们真实情感的寄托,任何流行的元素又怎能替代得了?
但愿,城里的墙在褪去炫彩缤纷的繁华之后,也能早日如乡里的土墙那样,泛出最自然、恬静的美。
第3篇 说墙700字一道真实的墙,能划分土地的界线;
一道心灵的墙,能维护别样的人生。
黛玉,身处大观园不是你的追求。玉腕轻挥,宫花落地,那是你对趋炎附势小人最好的回答;两方旧帕,几多情思,那是你与宝玉在为爱情抗争。一次次,你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爱情的希望,你筑了一道心墙,维护那只属于你的太虚幻境。
一道心墙,将你与世俗隔成两个世界,你的一颦一笑无人能及,斑斑湘妃竹,在雨中缓缓诉说着你生命的刹那芳华。
屈原,你高声吟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仕途不顺,求索不到救国之道,你只能投身汨罗江。
你被放逐而赋离骚,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你用心墙阻隔外界的权位之争,你用高洁的情怀抒发壮志。那道唯美的心墙,寄托着你高雅的灵魂。
汨罗江水,流淌不息,你的正义之气也定能够在天地间永存。
李煜,多情的你不该成为皇帝,处理政务不是你的理想。一道心墙,让你营造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在你的世界中,你有“剪不断,理还乱”的遐思,你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惆怅。南唐之了,当你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传到昔日臣子耳边时,他们纷纷抱头痛哭……
那道心墙,注定你是一位心慈手软的皇帝,同时也注定你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界精灵。
一道道心墙,筑就一段段传奇,营造出一个个超凡脱俗的人生。
简评:小作者思路清晰:首先从实有的墙到心灵的墙,点明了墙、特别是心墙的作用;然后列举了文学作品中的林黛玉、历史上的诗人屈原、词人李煜,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证明心墙的作用;最后一段进行了总结。文章语言流畅、自然,简洁、隽永,使得文章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将议论抒情完美的结合,是一篇非常成功的议论性抒情散文。
第4篇 说墙600字说起墙,恐怕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在我家后院里就有堵非常厚实的墙。那可是我儿时的乐园。一年四季,都是它陪我一起度过,我们真可谓是“知心朋友”啊!
春篇
一阵温暖的春风拂过,墙上的小草,墙边的柳树都抽出了新芽,生意盎然,傍晚,我坐在墙边,倾听着墙的诉说,不知不觉中在故事的海洋里睡去——墙告诉我:“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女娲的巨人,她美丽极了,那时候还没有人催在,女娲独自欣赏着美丽的大自然。
夏篇
一场暴风雨刚刚过去,我收到了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单,双眼迷惘,大有“落榜举人”的悲凉氛围,回到家中,“风雨再起”“你还敢回来见我?上次不是要你考第一吗?”妈妈严厉的说道。我眼含热泪,走向了它,在墙的温和安慰下,我进入了梦乡……
秋篇
墙边的树们、草们全都变黄了,墙自然也留有些凄凉,我就要离开它,清晨,我走到它面前,同它握手告别,同时流下离别的眼泪……
冬篇
我又回到我热爱的这一方土地。冬天的白雪都仿佛在欢迎我的到来,我自然没有忘记我的老朋友——那堵墙,和它再次见面。我们都显得有些激动。我清理干净它伟岸的身躯,它还是依然那么健壮,黄昏,我再次来到它的身旁,回忆我们共同走过的美好时光。“那时,你……”那时,真好!
直到现在,那堵墙依然存在。我坚信,在前世,我们就已结下不解之缘。它不仅仅是我的知心好友,更是我的心灵寄托,我爱它——那堵墙!
第5篇 说墙750字枯黄的树叶被风儿吹走,凋零的花瓣被黄土掩埋,然而永远屹立于人世间的,就是美好心灵的城墙。
——题记
万里长城永不倒。长城是祖国坚固的堡垒,它保卫着中华大地上的一个个生灵。然而它身上的一块块砖瓦不正是劳动人民心灵城墙的凝聚吗?对,不倒的就是劳动人民的心灵城墙,是他们给予了我们安全的屏障,是他们造就了一个强盛的中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淡泊人生让我肃然起敬,他视名利正如粪土,远离了繁华的街市,他心灵城墙将一切虚伪、喧嚣、功利、富贵挡在门外,扞卫了他高尚、正直的心灵。正是有了这堵墙,陶渊明才会走进“陶居”,走进“桃花源”!
走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着作,我感受到了保尔巨大的人格魅力,在朱赫来的引导下,他加固了自己心灵的城墙,将痛苦与悲伤挡在了外面,拥有了钢铁般的意志,终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战士。是他,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重要!
繁华的都市,充满了争名夺利与诱惑,有些人不懂得心灵城墙的重要,自始至终就没有建造一座城墙在心中,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人最终沦落到了罪恶的深渊;而有些人却不受这些诱惑的影响,专心地做自己应做的事,将心灵城墙加固再加固,不让一丝低俗之风腐蚀心灵,最终学有所成,获得成就。
心灵城墙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智慧的大门,心灵城墙又如一把锁,封锁了罪恶的道路,让智慧成就梦想,让罪恶走向灭亡!
不让岁月腐蚀心灵的城墙,让我们一同建造起坚固的心灵城墙,共创美好明天!
简评:文章虽短,但囊括了古今中外;作者虽小,但显示了雄滔博论。文章先以题记的形式点明了写作的中心,然后由古至今,由国内到国外,由具体的人和事到普遍的社会现象,娓娓道来;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文章正反对比,事理结合,点面结合,有代表性、有说服力。文章情感强烈,说理严密,语言流畅、灵活。若文章句段之间加一些必要的过渡性语言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