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1月29日,我怀这一股激动的喜悦来到龙潭公园。龙潭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柳州市区南部,是一个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观、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亚热带岩溶植物景观为一体的大型风景游览区。我对此向往已久。
龙潭公园林木苍翠、群山环抱、自成屏障,耸立于一湖(镜湖)二潭(龙潭,雷潭)周围,最大的是镜湖,其次是龙潭,雷潭,按位置高度则依次是雷潭,龙潭,镜湖。雷龙二潭常年恒温(18-22℃),为大山之地下泉水,一年四季可以来游泳!雷潭附近有“祷雨文碑亭”、“祭台”,唐代着名文学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为民祷雨于此,着有《雷塘祷雨文》。
沿镜湖前行不远是花的海洋,玉兰花、桃花、樱花争相开放。满山遍野。公园还别具匠心地点缀了“鼓楼”、“龙潭风雨桥”、侗寨等民族建筑,蔚为壮观。静卧镜湖之上的“龙潭风雨桥”是仿古钢筋混凝土廊桥式建筑,感觉有些假假的。龙潭风雨桥据说是以三江程阳风雨桥为蓝本设计、建造而成。
再往下,就到了侗族的鼓楼。鼓楼为正四边形塔楼结构,飞檐重阁、琉璃装饰、葫芦顶、端庄肃穆;内设景廊,盘旋而上,上悬“款鼓”,既体现侗人击鼓示警聚众之意,又应合游人登高望远之心。
有山有水的公园真不错!真期待有空再去。
第2篇 留恋五龙潭之山水500字那儿的山,那儿的水,都是美的,如同淡淡的水墨画一般,让人不可抗拒,留恋忘返,那就是记忆中的五龙潭。
思绪回到了那年十月,我与父母迈着轻快的脚步共同步入五龙潭,体味这山与水的风采。刚到五龙潭,就与秋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淡淡的花香与果香。
进如山间小道,两旁开满了野菊花,开得那么烂漫无邪、无拘无束,细碎的金黄映衬灿烂的阳光,真给人金影闪烁的印象。越往前走,果香越浓,好一个瓜果飘香的果园啊!望着这一片美景,一阵愉悦涌上心头,猛一抬头我看到了山。
我伫立在高山之下,深绿色的大山魁伟极了。秋日的凉风吹动着我的衣衫,好一种飘然的感觉。我轻轻地蹲下身来,望着大山时那么挺拔、雄厚,屹立在五龙潭边。五龙潭就静静地躺在山脚之下,恬静、美丽如温柔的小女儿。
仰望天空,清澈无比。恰似一块湛蓝的蓝宝石,几只飞鸟掠过,在天空中划过几道黑色的音线,给蓝天缀上了几点音符。
这时,妈妈看着我出神的样子,对我说:“好美丽的蓝宝石,那儿还有快绿宝石呢!”真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她手指的方向跑去。
走近潭边,碧绿一片的潭面轻轻荡漾着,我蹲下身细细欣赏这翠色欲流的绿宝石,好美,让人迷醉。我又来到了第二个潭惊讶地发现水不再是那么碧绿了,接下去的潭一个比一个清澈。直至抵达第五个潭,这真是奇观,我从未见过那么清的水,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只有叮咚的流水声。水下黑色的卵石静静地躺着,如一块宝玉在水下珍藏着,我闭目倾听,沉浸在一片清凉之中的心散去所有的浮躁……
这真是大自然无上的馈赠啊!五龙潭的山水美得让人不舍,让人赞叹!
浙江宁波七中8年级 梦心若雨
第3篇 知之·行之·思之1500字知之·行之·思之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点评】
点评人:胡家俊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
高考评卷在内容方面以“切题”为第一考察点,本文围绕“常识”这一主题词作文,对“常识”的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作者从“易有三训”开始,导引出“常识”的三种境界。然后从如何应用“常识”的三种境界,分别论述对于“常识”,要知之,要行之,要思之,层层深入。相对于众多考生对于“常识”的平面理解,该考生的理解深刻程度是要高人一筹的。
在表达方面,本文论证技巧运用娴熟,把丰富的材料信手拈来,运用到文章中去,论据的使用精而恰当。全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互相照应,浑然一体。文章语言流畅,且略带古典气息。说这是一篇有一定文化含量的高考作文,实为不过。
当然,本文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运用古语时,记得不够准确。例如:“老子曰:‘大象若希’”应为“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希形。”还有“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原文来自《大学》,应为:“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考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致记得古籍的意思,尽管引用还不够准确,但瑕不掩瑜,作者的阅读视野、文化底蕴还是值得肯定,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