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言的重复颠倒表现出思想的肤浅
最典型的当数第三个分论点“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这个层次,主要应该阐述如何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对此,作者明确表示品味时尚就能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这样就形成一个同义循环的怪圈:因为品味时尚所以能够品味时尚。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应该是作者的思想肤浅、认识不清,只能“聪明地”不断重复题意而已。
二、剖析造成“思想肤浅”的深层次因素
几乎全国各种版本的高考大纲(考试说明)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了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首要要求就是作文“思想深刻”,并列出“深刻”的三种表现形式:一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二是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三是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思想深刻”的具体表述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高考作文要求“思想深刻”,旨在强调“四性”:哲理性、独创性、逻辑性、启发性。它要求文章富于哲理性,观点有独创性,思维有严密的逻辑性,作品给人极强的启发性。“言有尽而意无穷”,读后让人深思,给人启迪,产生共鸣,回味无穷。然而现在的高考生却绝大多数难以做到这些要求。原因无非是:
(一)思想幼稚,不去关注生活,不去思考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文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把生活写在纸上”。缺少必要的生活积累,尤其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甚至没有起码的思考习惯,写作时做到“思想深刻”只能是痴人说梦。上面例文的作者对大量的生活现象熟视无睹,只能以空泛、偏颇来敷衍成文了。如果认识到平常生活里,崇尚自由并享用自由,崇尚个性的解放和发挥,便是当今的思想时尚;喜欢回归自然,讲求生活质量,力避服装样式、色彩的雷同,吃绿色食品,这是当今生活的时尚;话剧无舞台,读者也是作者,纸质媒体被网络媒体取代,博客播客等则是当今文化的时尚,区区高考作文还在话下?
(二)缺少高品位的阅读,长期在动漫、武侠小说、肥皂剧的形象感觉中钝化了理性思维、抽象思维,形成情感沙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是朱熹读书后的感受,意思是读书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如果我们读过屈原,理解他的孤愤;读过司马迁,理解他的隐忍;读过李白,欣赏他的清新飘逸;读过杜甫,欣赏他的沉郁顿挫。读过莎士比亚的浪漫,读过巴尔扎克的渊博,知道托尔斯泰是“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知道高尔基“我的大学”在哪里;喜欢睿智的钱钟书、平和的季羡林、渊博的余秋雨、深刻的周国平、顽强的史铁生……我们还会无病呻吟,满纸空话吗?
(三)写作训练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内容,“文以载道”是永恒的写作真理。平心而论,上面列举的例文,可以看出作者接受了一定的写作训练,懂得开门见山,懂得整理出三个分论点,懂得概括全文,归纳主旨。然而,他忘记了文章的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可见鲁迅说,历来不信什么写作秘诀的话绝对正确。
(四)没有重视思想与语言间的关系,平淡的语言包裹的往往是空泛的思想。斯大林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我们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帮助学生解决思路壅塞、思想肤浅的问题,研究和学习“通过语言深化思想、通过思想美化语言”的技巧,帮助学生养成锤炼语言的良好习惯。其中核心的问题是围绕最切合题意的一点想清楚、想深入,进而写清楚、写深入。真正做到这些,思想肤浅、自相矛盾、相互重复等问题自然不复存在,语言彰显思想的光辉就能够落到实处。
作文要思想深刻,就要多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加强阅读。只有把作文置于人生、社会、阅读的大背景下思考,考生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才能言之有物,才能在常人的观点上再进一个层次,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才能让阅卷老师眼前有瞬间一亮的“萤火虫的屁股”。
三、按照原文观点改写后的作文
我们不能纸上谈兵,我试着基本按照将上面那篇三类作文的观点重写一下,力图写成一篇合规中矩的议论文,并请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阅卷老师按照高考的要求打分,本文被划到一类作文。
品味时尚
当周杰伦的《双截棍》唱响全国城乡时,当QQ似乎快要取代书信电话时,我们怎么能不品味时尚,思考时尚,进而引领时尚呢?
品味时尚,首先需要了解何为时尚。时尚,指一定时期所流行的风气。《双截棍》的歌声、QQ通信,当然属于时尚之列,然而,这些只是时尚的表现,时尚的本质是以创新为内在追求,以先进的价值取向为取舍标准。当突现周杰伦以其个性鲜明的歌声打破传统的桎梏,继而引发追捧;当腾讯公司以便捷丰富的QQ闯入地球村,继而风行全球;这就是时尚。时尚是新生事物呱呱坠地时的第一声啼哭,是不懈追求解放思想的第一声呐喊。时尚,就是引领时代的脉搏,就是引导生命的涅槃。
思考时尚,还需要我们有明辨真假的法眼。如果不加分辨就狂热追逐,这种做法极不可取。朋克,上个世纪后期一度在青少年中流行的一种意在发泄的摇滚乐,继而发展为以打扮怪异为特征的朋克文化,朋克音乐早已边缘化,朋克文化更是迅速扔进了垃圾堆。你愿意追逐朋克这样的昙花一现的时尚?还有“丁克”也曾经时尚,然而如果大家群起仿效,人类很快就会从地球上绝迹。你愿意仿效?明辨时尚的真假当然不是终极目的,我们要以清醒的心态让《双截棍》和QQ这样的时尚保持正确的方向,力争成为经典。
引领时尚,需要我们拥有先进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能够使时尚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而不是仅仅流于形式,从而把真时尚与伪时尚从本质上区别开来。先进的价值取向包括符合法律道德,符合社会进步的方向,与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等等。朋克音乐噪音成分大于艺术成分,朋克文化颓废因素大于健康因素,丁克家庭只考虑个人利益而忽略社会利益甚至是人类利益;《双截棍》发掘了中国传统武术元素乃至民族精神,QQ彰显人文因素和时代因素:显而易见,引导时尚首先应该符合法律道德,顺应社会进步和宇宙规律。
引领时尚,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时尚之所以为时代所崇尚,就是因为其蕴含着鲜活的生命力,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要做到创新,就需要注入符合时代脉搏的新鲜血液。这种创新如当年电灯的使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如今天奥运期间把五星红旗贴在脸上,让孔子担任现代中国文化使者出访五大洲四大洋都属于时尚的创新,创造出新的时尚。
品味时尚,我们会唱着《双截棍》,用着QQ,脸上贴着国旗,引领着时尚向前发展,而不是让时尚引领我们。
第2篇 引活水肥“耕田”500字引用是一种常用的艺术方法。“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巧妙地运用引用,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更见雄辩,能使散文更具文采,能使散文更现魅力。从内容上来看,引用的内容丰富多彩;从形式上来看,引用的形式多姿多彩。
常见的如下十种:
一、引用诗句。
引用诗句作文题,鲜明、醒目。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引用李商隐《无题》中诗句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作文题,既切合说明的内容,又有助于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如《往事依依》一文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风物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写春光的有“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夏景的有“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写秋色的有“青女素峨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写冬日的有“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这些诗句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写到春播可引用诗句“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写到萤火虫可引用诗句“轻罗小扇扑流萤”,写到荷花可引用诗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到秋天枫叶可引用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写到鸭子可引用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文末引用诗句,一箭双雕,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如《驿路梨花》在结尾处引用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是画龙点睛之笔,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象征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处处弘扬。
二、引用谜语。
引用谜语,可以使文章显得新奇、有趣。如《蜘蛛》一文引用诗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诗谜不仅富有趣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且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织网捕虫的生态特征,还同下文紧密相连,领起下文。
又如关于蝴蝶的谜语“长相俊俏,爱舞爱跳, 春花一开,它就来到”,关于老鼠的谜语“两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齿, 贼头又贼脑,夜晚干坏事”,关于羊的谜语“年纪不大,胡子一把, 喜吃青草,爱叫妈妈”,这些谜语都紧扣动物的特征,拟人生动,鲜活形象。
三、引用成语。
成语言简意丰,引用贴切,可使行文准确、生动。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引用成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说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积极作用,引用成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来阐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根本原则。这些成语在毛泽东的笔下似乎信手拈来,但又恰到好处,既给人一种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的感受,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又如说奉献精神可用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高风亮节可用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诚实信用可用成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说内容空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四、引用格言。
格言言简意明,引用得当,可使行文活泼、明快。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引用格言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来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应有的态度。这些格言排列有序,通俗警策,明白晓畅,朗朗上口,精辟生动。
又如说到勤奋可引用格言“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有涯苦作舟”,说到惜时可引用格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到谦虚时可引用格言“谦受益,满招损”,说到意志时可引用格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到团结时可引用格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礼貌时可引用格言“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
五、引用名人名句。
名人名句语言典范,往往在读者中留下的印象,深刻、鲜明,如能“妙手偶得之”,便能一下子让文章长出明亮的眉目,给人亲切感,增强感染力。如《俭以养德》一文中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既点了题,又提出了中心论点。
又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引用张嘉贞在《安济桥铭》中的赞语“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来说明赵州桥构造的奇特和高超的技艺;引用张在《朝野佥载》中的名句“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来说明赵州桥的形式优美;读着这些优美的赞语,能一下子勾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入一种幽美的境界。
六、引用故事。
神话、传说、寓言,富有情趣,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如《死海不死》一文中引用 2000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处决的俘虏奴隶的传说,既形象地说明了死海浮力大的表面特征,为下文科学的揭示死海的本质特征作映衬,又增添了死海的神奇色彩,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引用远古时候上帝为惩罚拒绝悔改恶习的男子们而将大陆变为汪洋大海的传说,既表明自古以来人们就在用各种方式探究死海的成因,又增添了死海的神话色彩,引发读者去追究死海的真正成因。
又如《从三到万》一文中引用出现在明清笔记里的“从三到万”的故事,从故事中引出论点,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论据具体、形象、通俗、精辟,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七、引用俗语。
俗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定型语句,它简练形象,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如《抢财神》一文引用俗语“吃得开”“窝囊废”“没能耐”“囫囵年”等,读来明白如话,十分亲切;还有“财神爷”“财神婆”“活财神”“小财神”“宝贝”等对农业技术员及其家属的种种传神的俗呼,所有这些,都增强了这篇通讯的艺术魅力。
又如用到不识抬举时可用俗语“敬酒不吃吃罚酒”,用到见异思迁时可用俗语“这山望着那山高”,用到自作自受时可用俗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用到临阵磨枪时可用俗语“现上桥现扎耳朵眼”,用到老马识途时可用俗语“老马脚下不迷路”,这些俗语的引用,可使文章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
八、引用日记。
日记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真情流露。引用日记,可让读者感到亲切、真实。如《人民的勤务员》一文开头摘引雷锋日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展现了雷锋的内心世界;文末又以“我觉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是大公无私的,所作所为,都是对人民有益的,他的责任是没有边的”的雷锋日记内容收尾,再次显示了雷锋故事的意思。
九、引用谚语。
谚语是群众中流传的稳定语句,它形象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背诵。如《看云识天气》一文引用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分别说明了云的光彩的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
十、引用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会让你找回了那份遥远的生活回忆,给你此时纷乱的感情体验一个定型,给你痛苦而枯涩的构思一种启发,,给你茫然不定的选择一些灵感的润色,使你笔下的文字亲切而又有灵动感。
如一习作《掌声》: “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认为是这样。今天的化学测验我却得到了全班最高分,我情不自禁地欢呼,仿佛得到了一种最高荣誉。我喜欢这种感觉,我有一种冲动,我突然奇怪地渴望能听到别人的掌声。就像苦咖啡,苦中有甜,最美的滋味。”上面这篇作文的开头:““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认为是这样。”这句十分别致,看似破空而来,细细品位,一波三折,味道很足,很有咬劲,它不仅奠定了全文的矛盾而又渴望的感情基调,也暗示了下面的行文脉络。
写作中一旦找到这种巧妙的起始句,下面就轻舟顺流而下,写起来得心应手了。在推敲提炼上文起始句时,流行歌曲起到了重要的点化拓展作用。
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定能助你成就精彩文章。
第3篇 引活水肥“耕田”500字引用是一种常用的艺术方法。“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巧妙地运用引用,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更见雄辩,能使散文更具文采,能使散文更现魅力。从内容上来看,引用的内容丰富多彩;从形式上来看,引用的形式多姿多彩。
常见的如下十种:
一、引用诗句。
引用诗句作文题,鲜明、醒目。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引用李商隐《无题》中诗句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作文题,既切合说明的内容,又有助于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如《往事依依》一文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风物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写春光的有“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写夏景的有“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写秋色的有“青女素峨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写冬日的有“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这些诗句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写到春播可引用诗句“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写到萤火虫可引用诗句“轻罗小扇扑流萤”,写到荷花可引用诗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到秋天枫叶可引用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写到鸭子可引用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文末引用诗句,一箭双雕,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如《驿路梨花》在结尾处引用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是画龙点睛之笔,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象征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处处弘扬。
二、引用谜语。
引用谜语,可以使文章显得新奇、有趣。如《蜘蛛》一文引用诗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诗谜不仅富有趣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且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织网捕虫的生态特征,还同下文紧密相连,领起下文。
又如关于蝴蝶的谜语“长相俊俏,爱舞爱跳,春花一开,它就来到”,关于老鼠的谜语“两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齿,贼头又贼脑,夜晚干坏事”,关于羊的谜语“年纪不大,胡子一把,喜吃青草,爱叫妈妈”,这些谜语都紧扣动物的特征,拟人生动,鲜活形象。
三、引用成语。
成语言简意丰,引用贴切,可使行文准确、生动。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引用成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说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积极作用,引用成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来阐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根本原则。这些成语在毛泽东的笔下似乎信手拈来,但又恰到好处,既给人一种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的感受,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又如说奉献精神可用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高风亮节可用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诚实信用可用成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说内容空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四、引用格言。
格言言简意明,引用得当,可使行文活泼、明快。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引用格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来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应有的态度。这些格言排列有序,通俗警策,明白晓畅,朗朗上口,精辟生动。
又如说到勤奋可引用格言“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有涯苦作舟”,说到惜时可引用格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到谦虚时可引用格言“谦受益,满招损”,说到意志时可引用格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到团结时可引用格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礼貌时可引用格言“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
五、引用名人名句。
名人名句语言典范,往往在读者中留下的印象,深刻、鲜明,如能“妙手偶得之”,便能一下子让文章长出明亮的眉目,给人亲切感,增强感染力。如《俭以养德》一文中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既点了题,又提出了中心论点。
又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引用张嘉贞在《安济桥铭》中的赞语“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来说明赵州桥构造的奇特和高超的技艺;引用张在《朝野佥载》中的名句“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来说明赵州桥的形式优美;读着这些优美的赞语,能一下子勾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入一种幽美的境界。
六、引用故事。
神话、传说、寓言,富有情趣,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如《死海不死》一文中引用2000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处决的俘虏奴隶的传说,既形象地说明了死海浮力大的表面特征,为下文科学的揭示死海的本质特征作映衬,又增添了死海的神奇色彩,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引用远古时候上帝为惩罚拒绝悔改恶习的男子们而将大陆变为汪洋大海的传说,既表明自古以来人们就在用各种方式探究死海的成因,又增添了死海的神话色彩,引发读者去追究死海的真正成因。
又如《从三到万》一文中引用出现在明清笔记里的“从三到万”的故事,从故事中引出论点,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论据具体、形象、通俗、精辟,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七、引用俗语。
俗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定型语句,它简练形象,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如《抢财神》一文引用俗语“吃得开”“窝囊废”“没能耐”“囫囵年”等,读来明白如话,十分亲切;还有“财神爷”“财神婆”“活财神”“小财神”“宝贝”等对农业技术员及其家属的种种传神的俗呼,所有这些,都增强了这篇通讯的艺术魅力。
又如用到不识抬举时可用俗语“敬酒不吃吃罚酒”,用到见异思迁时可用俗语“这山望着那山高”,用到自作自受时可用俗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用到临阵磨枪时可用俗语“现上桥现扎耳朵眼”,用到老马识途时可用俗语“老马脚下不迷路”,这些俗语的引用,可使文章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八、引用日记。
日记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真情流露。引用日记,可让读者感到亲切、真实。如《人民的勤务员》一文开头摘引雷锋日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展现了雷锋的内心世界;文末又以“我觉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是大公无私的,所作所为,都是对人民有益的,他的责任是没有边的”的雷锋日记内容收尾,再次显示了雷锋故事的意思。
九、引用谚语。
谚语是群众中流传的稳定语句,它形象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背诵。如《看云识天气》一文引用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分别说明了云的光彩的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
十、引用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会让你找回了那份遥远的生活回忆,给你此时纷乱的感情体验一个定型,给你痛苦而枯涩的构思一种启发,,给你茫然不定的选择一些灵感的润色,使你笔下的文字亲切而又有灵动感。
如一习作《掌声》:“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认为是这样。今天的化学测验我却得到了全班最高分,我情不自禁地欢呼,仿佛得到了一种最高荣誉。我喜欢这种感觉,我有一种冲动,我突然奇怪地渴望能听到别人的掌声。就像苦咖啡,苦中有甜,最美的滋味。”上面这篇作文的开头:““100分———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原本一直认为是这样。”这句十分别致,看似破空而来,细细品位,一波三折,味道很足,很有咬劲,它不仅奠定了全文的矛盾而又渴望的感情基调,也暗示了下面的行文脉络。
写作中一旦找到这种巧妙的起始句,下面就轻舟顺流而下,写起来得心应手了。在推敲提炼上文起始句时,流行歌曲起到了重要的点化拓展作用。
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定能助你成就精彩文章。
第4篇 将高考作文提高20分的技巧(1)500字编前:作文是高考语文里分值最重的题目,从高考作文得分情况看,大部分考生的作文都能处在三类作文水平上下也就是及格边缘。而三类作文与一类作文的分数相差20分左右,所以,光在作文这一题中,很多考生就与一类作文考生拉开了20分左右的距离。如何去弥补这几十分的差距,如何从三类作文进步到一类作文,本文老师将为您详细解答!
高考语文第一大题毫无疑问当推作文,分值高的达到70分,低的也有60分。基本符合命题要求的三类作文与出类拔萃的一类作文相差竟然有20分。所以,探讨如何提升低分作文很有意义,大有必要。
一、对典型例文的剖析
我们先看2009年江苏一篇归入三类的高考作文:
品味时尚
当舞台上的小朋友在哼唱周杰伦的《双截棍》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品味时尚,思考时尚呢?
当街头上的广告牌上反复出现日语、韩语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品味时尚、思考时尚呢?
当人们的交往只有通过QQ来实现,而不再通过书信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品味时尚,思考时尚呢?
如今的社会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好与坏,交错杂陈,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品味时尚。
品味时尚,会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时尚的方向。儿童唱流行歌曲已经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潮流,儿童不会再唱《一分钱》等经典的儿童歌曲。他们失去他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童真,跟上了时尚的潮流,可是这样的时尚已经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所以,我们要品味时尚,让时尚回到它应有的正确方向上,让时尚更好地引领我们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品味时尚,会让我们把握住时尚的方向。
品味时尚,会让我们不断地创新。时尚总是层出不穷的,要想让世界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创新。某一种时尚,在某一特定的地点,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会风靡起来,但是如果不去创新,这种时尚不久将会成为过眼云烟,淡出人们的视线。所以,我们要创新,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地做到不断创新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品味时尚,思考时尚之所以成为时尚的因素,这样才能够做到不断地创新。品味时尚,会让我们不断地去创新。
品味时尚,会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很多都成为过眼云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却只有很少的时尚能够沉淀为经典。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呢?答案是品味时尚。中国的传统武术风靡全世界,它既代表着一种时尚,又代表着一种永胜不衰的经典。品味这种时尚,我们会发现武术这种时尚之所以能够沉淀为经典的原因在于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品味时尚,会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
品味时尚,我们会引领着时尚向前发展,而不是让时尚引领我们。
这篇作文,内容基本切题,结构完整清晰,语言大致清通,然而打分只有45分,江苏作文满分为70分,显然本文归入三类卷了。这篇文章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作者思想的肤浅导致内容的敷衍,内容的敷衍表现为语言的空泛,语言的空泛导致读后感觉平淡。
(一)核心概念的误解表现出思想的肤浅
2009年江苏卷作文题是“品味时尚”,“时尚”意为当时的或时兴的风尚。时尚必须具备这样几个特点:其一,时尚起源于独特的创意,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其二,时尚必须有人追求模仿,形成一定时期内的流行趋势;其三,时尚惧怕长期流行、普遍盛行,因为某种时尚一旦占据统治地位之时,也即此种时尚灭亡之时。
以此考量,儿童也唱周杰伦以及多用QQ通信属于时尚,而广告牌上反复出现日语、韩语则不能算作时尚,因为其独创性以及流行性均不足,而因韩国古装剧《大长今》热播而形成韩剧热,则看韩剧可以算作时尚。可见作者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还有不尽准确之处,这当然是本文作者思想肤浅的表现。然而,这个问题还不是本文归入三类作文的主要原因。
(二)关键动词的浅读表现出思想的肤浅
题目的关键在“品味”二字上。品味即思考、体验、评价。所以,如果考生只写什么是时尚,不写自己对时尚的思考、体验、评价,肯定不合要求。这篇三类作文,主要问题就出在这里。应该说,本文作者还是有思考的,他的观点就是篇末点出的“我们会引领着时尚向前发展,而不是让时尚引领我们”。然而这个观点没有能够贯穿全文、统领全文。仔细分析,本文三个分论点大有问题。前两个分论点“品味时尚,会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时尚的方向”与“品味时尚,会让我们不断地创新”属于同义反复,因为更好地把握时尚的方向就是不断创新,时尚要求具有独特的创意、与众不同的个性,可以流行但不可普遍盛行,这就注定必须不断创新。分论点应该逐层深入,老是原地转圈子不是思想的肤浅又是什么呢?
再看第三个分论点“品味时尚,会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与“不断地创新”明显自相矛盾,不断创新,就是不断反叛经典而不是不断制造经典;二是与全文中心论点“我们会引领着时尚向前发展,而不是让时尚引领我们”重复,重复表现在二者都是作者对时尚的思考、体验、评价的结果,结果到底明确为哪一点呢?关键语句的重复矛盾显而易见是作者思想的肤浅所致。
(三)段内逻辑混乱表现出思想的肤浅
在阐述第一个分论点“品味时尚,会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时尚的方向”时,作者有一个判断:应该引导儿童唱《一分钱》这样的经典歌曲,而不应该引导儿童唱《双截棍》这样的流行歌曲。显然作者并不是主张引导《双截棍》这样的流行歌曲走向经典,而是禁阻流行,回归经典。引述论据阐述论据与分论点截然相反了。
第5篇 2010高考作文写作提高20分的秘法(2)500字二、剖析造成“思想肤浅”的深层次因素
几乎全国各种版本的高考大纲(考试说明)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了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首要要求就是作文“思想深刻”,并列出“深刻”的三种表现形式:一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二是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三是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思想深刻”的具体表述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高考作文要求“思想深刻”,旨在强调“四性”:哲理性、独创性、逻辑性、启发性。它要求文章富于哲理性,观点有独创性,思维有严密的逻辑性,作品给人极强的启发性。“言有尽而意无穷”,读后让人深思,给人启迪,产生共鸣,回味无穷。然而现在的高考生却绝大多数难以做到这些要求。原因无非是:
(一)思想幼稚,不去关注生活,不去思考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文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把生活写在纸上”。缺少必要的生活积累,尤其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甚至没有起码的思考习惯,写作时做到“思想深刻”只能是痴人说梦。上面例文的作者对大量的生活现象熟视无睹,只能以空泛、偏颇来敷衍成文了。如果认识到平常生活里,崇尚自由并享用自由,崇尚个性的解放和发挥,便是当今的思想时尚;喜欢回归自然,讲求生活质量,力避服装样式、色彩的雷同,吃绿色食品,这是当今生活的时尚;话剧无舞台,读者也是作者,纸质媒体被网络媒体取代,博客播客等则是当今文化的时尚,区区高考作文还在话下?
(二)缺少高品位的阅读,长期在动漫、武侠小说、肥皂剧的形象感觉中钝化了理性思维、抽象思维,形成情感沙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是朱熹读书后的感受,意思是读书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如果我们读过屈原,理解他的孤愤;读过司马迁,理解他的隐忍;读过李白,欣赏他的清新飘逸;读过杜甫,欣赏他的沉郁顿挫。读过莎士比亚的浪漫,读过巴尔扎克的渊博,知道托尔斯泰是“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知道高尔基“我的大学”在哪里;喜欢睿智的钱钟书、平和的季羡林、渊博的余秋雨、深刻的周国平、顽强的史铁生……我们还会无病呻吟,满纸空话吗?
(三)写作训练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内容,“文以载道”是永恒的写作真理。平心而论,上面列举的例文,可以看出作者接受了一定的写作训练,懂得开门见山,懂得整理出三个分论点,懂得概括全文,归纳主旨。然而,他忘记了文章的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可见鲁迅说,历来不信什么写作秘诀的话绝对正确。
(四)没有重视思想与语言间的关系,平淡的语言包裹的往往是空泛的思想。斯大林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 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我们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帮助学生解决思路壅塞、思想肤浅的问题,研究和学习“通过语言深化思想、通过思想美化语言”的技巧,帮助学生养成锤炼语言的良好习惯。其中核心的问题是围绕最切合题意的一点想清楚、想深入,进而写清楚、写深入。真正做到这些,思想肤浅、自相矛盾、相互重复等问题自然不复存在,语言彰显思想的光辉就能够落到实处。
作文要思想深刻,就要多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加强阅读。只有把作文置于人生、社会、阅读的大背景下思考,考生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才能言之有物,才能在常人的观点上再进一个层次,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才能让阅卷老师眼前有瞬间一亮的“萤火虫的屁股”。
三、按照原文观点改写后的作文
我们不能纸上谈兵,我试着基本按照将上面那篇三类作文的观点重写一下,力图写成一篇合规中矩的议论文,并请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阅卷老师按照高考的要求打分,本文被划到一类作文。
品味时尚
当周杰伦的《双截棍》唱响全国城乡时,当QQ似乎快要取代书信电话时,我们怎么能不品味时尚,思考时尚,进而引领时尚呢?
品味时尚,首先需要了解何为时尚。时尚,指一定时期所流行的风气。《双截棍》的歌声、QQ通信,当然属于时尚之列,然而,这些只是时尚的表现,时尚的本质是以创新为内在追求,以先进的价值取向为取舍标准。当突现周杰伦以其个性鲜明的歌声打破传统的桎梏,继而引发追捧;当腾讯公司以便捷丰富的QQ闯入地球村,继而风行全球;这就是时尚。时尚是新生事物呱呱坠地时的第一声啼哭,是不懈追求解放思想的第一声呐喊。时尚,就是引领时代的脉搏,就是引导生命的涅槃。
思考时尚,还需要我们有明辨真假的法眼。如果不加分辨就狂热追逐,这种做法极不可取。朋克,上个世纪后期一度在青少年中流行的一种意在发泄的摇滚乐,继而发展为以打扮怪异为特征的朋克文化,朋克音乐早已边缘化,朋克文化更是迅速扔进了垃圾堆。你愿意追逐朋克这样的昙花一现的时尚?还有 “丁克”也曾经时尚,然而如果大家群起仿效,人类很快就会从地球上绝迹。你愿意仿效?明辨时尚的真假当然不是终极目的,我们要以清醒的心态让《双截棍》和QQ这样的时尚保持正确的方向,力争成为经典。
引领时尚,需要我们拥有先进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能够使时尚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而不是仅仅流于形式,从而把真时尚与伪时尚从本质上区别开来。先进的价值取向包括符合法律道德,符合社会进步的方向,与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等等。朋克音乐噪音成分大于艺术成分,朋克文化颓废因素大于健康因素,丁克家庭只考虑个人利益而忽略社会利益甚至是人类利益;《双截棍》发掘了中国传统武术元素乃至民族精神,QQ彰显人文因素和时代因素:显而易见,引导时尚首先应该符合法律道德,顺应社会进步和宇宙规律。
引领时尚,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时尚之所以为时代所崇尚,就是因为其蕴含着鲜活的生命力,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要做到创新,就需要注入符合时代脉搏的新鲜血液。这种创新如当年电灯的使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如今天奥运期间把五星红旗贴在脸上,让孔子担任现代中国文化使者出访五大洲四大洋都属于时尚的创新,创造出新的时尚。
品味时尚,我们会唱着《双截棍》,用着QQ,脸上贴着国旗,引领着时尚向前发展,而不是让时尚引领我们。
本文老师简介:姚明老师,江苏省南通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多年参加江苏省语文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在作文辅导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相关文章
热荐:33篇高考作文高分秘笈大放送
2010年高考作文预测:十大热门话题
2010高考备考:材料作文最易犯的六种失误
盘点2009年高考作文题 看作文构思四大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