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书,一到得一书店,门口进进出出的人可真多呀!我们在拥挤的人群中进了门,一看,哇!这么多人呀,太挤了!人虽然多,但没有阻止我对书的渴望和追求。
人多书也多,到处都是书,书都是按种类摆放的,很整齐,我仿佛到了书的世界里,我找到了儿童类,挑了五本《福娃漫游记》的第六到第十集,选了一套世界名着儿童版系列,一共有十本,我都买了。妈妈还为我选了《科学家的故事》和《中外名人的故事》,为了增强我的做题能力,又给我买了数学的ab试卷,还为了增强我的英语口语,买了一本英语文章练读题,上面有中文也有英文,不但可以练习好口语,还能认得更多的单词,真是一举两得呀!
在得一书店买到这么多的书,我真高兴呀!因为我能从读书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第2篇 别拿常识不当干粮1200字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点评】
点评人:邓玉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题目化用俗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吸引人。把“常识”比作“干粮”——基本的生存物质,强调了“常识”的基本要义,题目与正文内容相得益彰。
全文围绕“常识”作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强调了普及生活常识的必要性。文章内容充实,开头针对教育界重“高端学问”的传授,忽略普及生活常识的现象,呼吁社会不要轻视常识。然后从常识对日常生活的引导,常识是科技的基础,以及需要质疑常识三方面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尾扣题,结构严谨。本文最突出的是语言表达具有形象性,生动自然,有个人见解,感情真挚。
但本文的书写不够工整,对常识的表述还不够精确,个别语句有瑕疵。
第3篇 别拿愤青不当干粮1200字愤青是一个很时髦的语言,我也常用。可愤青的具体意思是什么?我却是不清楚的,各种汉语字典、词典也是没有解释的。通过对“愤怒”“汗青”“杀青”等词的臆想,我揣测它的意思是“一时冲动而引起的愤怒的言论”。毕竟这个词通常是流行于网络论坛之中为大多数网民所津津乐道的。
按照现在人们对“愤青”的解释,鲁迅先生无疑是一个愤青极多的人。大约是因为他身在乱世,一个不安定的时代,事多于是郁闷也多,愤青也就叫常人多了些!近日我临高考有近人,心中有浮燥了些,于是郁闷也较平日多了些,也来发泄一下。也不论太多了,谬处望诸位多多指教。
其实虽说我对高考不满,高考题做的多了也是可以增长见识的。譬如最近常在试卷上看到关于韩国人将端午节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报道。中国人都知道“端午节”乃我国的传统节日,对于它我们在农历五月初五聚在一起: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大诗人…不可谓不是一个盛大、欢快的日子。可韩国人却突然做出这样的事!于是全国人民都恼了!这小子太不懂规矩了!可是事至今天除了几个学者,专家在反思外,更多的人在做什么?只凭一时的痛快在网上大骂,骂完了呢?借用一句网友的原话:“网上精彩的多着呢?”这不由让我想起当年从头做到尾的两个人――王选、张纯如。一个髦耋之年的老者、一个异乡异国的女子!
当我们看到外国商人将“三国志”“红楼”等等作为他们的商标注册,难道做为中国人,你就心中被刺痛的感受?当我们民族的那些文化被外国人无休止劫取时你真的不想做点什么?你真的还忍心沉溺在那个虚幻的世界?为了一只猫被人虐待而同全国各地数十万人同去追凶。你的愤青已经变成了一种副食!
别拿愤青不当干粮。别认为愤青只是一种愤怒。
的确网上精彩的多着呢。网海如大海,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单是一个韩寒闹腾就十分之多。试举两例:一份中学试卷中暴出他的几处语法错误,他便恼了,马上跳到网上大说特说什么“…只要一个作者高兴……所有的标点都可以是句号……”再者如白烨老先生对他的文章进行点评,一不合心意,他又恼了,丝毫不客气地又开始炮轰,甚至大暴粗口。余者不论,单是一点基本的敬老精神都没,完全屏去了做中国人的资格。博客是一个自由言论的地方,但不代表你可以不讲一点常识,难道说你可以跳到上面去乱吠而不讲人话?用他自己的话讲“说轻一点是一种秀好笑的事情。”
别拿愤青不当干粮。别认为这种东西想吃就吃不想吃就扔开。
如沈从文先生言:“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时间才是一切的证实者。世界大了,人便杂了。但是可以臆测孙燕姿在非洲遭凶是一种炒作,却不能理解记者曹爱文救人是一种作秀。毕竟前者出于“利”,后者出于“爱”。前者有一种嫌多,后者多一种嫌少。别让臆想斩断了你的目光!
中国人太……都有21世纪了!
别拿愤青不当干粮!我们中谁能承受那些愤青之轻?